艾滋病基本知识,你懂多少?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流行概况
自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截至年11月21日,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合计约万。其中成人万,妇女万,小于15岁的儿童万。我国自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艾滋病例,其中艾滋病病人例;死亡例,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二、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其特点
HIV是一种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HIV能发生变异,使机体产生出来的抗体不能识别病毒;病毒变异很快,给研制疫苗带来困难。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不易存活;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亦不强,高温蒸煮以及常用消毒剂(例如医用酒精、碘酒、来苏水、漂白粉或其它漂白消毒剂、过氧乙酸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三、艾滋病的传播
1.艾滋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病人及HIV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人是HIV的惟一宿主。HIV一旦进入人体,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并且长期存活于人体内,成为持久的传染源。
2.HIV的传播的三个条件:
(1)有足够量的HIV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2)具备一定的途径使足够量的HIV从一个人传给另外一个人(如性伴、受血者、母亲传给胎儿和婴幼儿);
(3)HIV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体内(通过阴道、直肠或口腔粘膜溃疡或皮肤破口、输血、共用未消毒的注射针具、妇女生产、哺乳等)。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的血制品;移植感染者的器官;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使用不洁医疗器具,理发、美发工具。
(2)性交传播:同性和异性性接触;肛交具有最大的传染危险;无保护的性交或口交;传播效率:肛交>阴道性交>口交。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通过母乳喂养过程中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传播概率:分娩>怀孕>哺乳。
4.非传播途径:
(1)呼吸道(同室工作、学习、生活)、消化道(一起进餐)不会造成传播;(2)日常生活接触(礼节性接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不会造成传播;
(3)蚊虫叮咬不会造成传播;
(4)家养动物的抓、咬伤不会造成传播;
(5)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播。
四、临床表现
从HIV感染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为非特异性,似感冒,能很快自愈。在感染HIV后最初的一段时间,血液中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时期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平均为2周-3个月。处在窗口期的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此时传染他人的危险度很高。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在急性感染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者进入无明显症状的时期,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平均8-10年。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机体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艾滋病前期。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艾滋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患者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最终患者的免疫功能全面崩溃,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即进入艾滋病期。
五、预防控制
(1)HIV/AIDS是可以预防的,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2)切断“流行三环节(传染源、感染者、传播途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有效地阻断流行。
(3)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4)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5)医疗卫生机构在控制HIV医源性感染中起决定性作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