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随着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究证据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制订或修订了高血压指南。在我国,新的人群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据也不断积累,包括国家“十二五”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FEVER研究亚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和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研究等,为我国高血压指南修订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年9月,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控制局的支持下,高血压联盟(中国)发起,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成立了指南修订委员会,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进行修订。2年多来,对指南修订的指导思想和计划进行了多次讨论。指南修订初稿形成后,指南修订委员会召开了近30场专题研讨会,针对高血压防治管理的问题和发展动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争议较大的问题,以专家不记名投票形成共识。年初,由十余名高血压、心血管病、流行病等方面的专家对新修订的指南进行了审核并定稿。后又发布了“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征集了业界同行的意见,并据此完成了指南最后稿。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会指南制订流程,对指南重要内容、证据级别及推荐类型进行了评估。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指南。
以上是近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内容介绍,下面兆观小编整理了关于最新修订版的内容节选:
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年、—年、年、年和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3。
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人群中普遍存在危险因素的聚集,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增加,血压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大(10-13)。
2.1高钠、低钾膳食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INTERSALT研究(14)发现,研究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中位数增加2.3g(mmol/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位数平均升高5~7/2~4mmHg。现况调查发现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虽低于年的12.9g和年的12.0g,但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15),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14,16)。
2.2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17),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居民高于南方(18)。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19)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20)。此外,内脏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
2.3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饮酒(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我国饮酒人数众多,18岁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15)。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SBP下降3.31mmHg,DBP下降2.04mmHg(22)。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3)。
2.4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24,25)。一项包括13个横断面研究和8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26),定义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结果显示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95%CI:1.02~1.37)和1.55倍(95%CI:1.24~1.94)。
2.5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备受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