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染色(Fe):
(一)正常参考结果:细胞外铁(+)~(++)。铁粒幼红细胞27%~94%。
(二)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IDA):其细胞外铁明显减低甚至阴性,细胞内铁(铁粒幼细胞)低于正常范围0~28%(平均3.4%)。经铁剂治疗有效后,其细胞外铁、内铁增多。
2.铁粒幼细胞贫血:铁粒幼细胞增多且所含铁颗粒的数目增多,颗粒增大。其中的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细胞外铁也常明显增多。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PV的骨髓细胞外铁多减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细胞外铁多正常,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4.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血色病以及多次输血后,骨髓细胞外铁增加。
5.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肺脓肿)、肝硬化、尿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的铁代谢多受影响,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加。
6.<10%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有不程度铁减少,与病人长期失血有关。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MDS-RS),其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大于15%,细胞外铁也常增加。
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时细胞外铁基本正常。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1.生理性变化
(1)年龄:NAP活性在新生儿很高,3个月开始降低,婴幼儿和儿童期仍略高于成年人,60岁以上老年期NAP活性降低。
(2)应激状态:恐惧、紧张和剧烈运动等应激状态下NAP活性可增高。
(3)性别:成年女性NAP活性较成年男性高,且随月经周期亦有改变,经前期增高,行经期降低,经后期恢复正常;妊娠2~3个月NAP积分值轻度增高以后逐月呈阶梯式升高,分娩时达高峰,产后降至正常范围。
2.病理性变化
(1)NAP积分增加:
细菌性感染(包括类白)、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疗后等。
(2)NAP积分下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NAP阳性强度积分计算方法
三、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1.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分化差的原粒细胞为阴性,分化好的原粒细胞至中性成熟粒细胞均呈阳性;且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但衰老的粒细胞阳性程度减弱甚至呈阴性;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最强,中幼嗜碱性粒细胞多为阳性,成熟嗜碱性粒细胞为阴性。
(2)单核细胞系统:大多数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其阳性颗粒少而细小。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细胞均呈阴性,浆细胞、组织细胞也呈阴性,吞噬细胞有的呈阳性,网状细胞多为阳性。Auer多呈阳性。
2.POX染色是临床上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通常以POX阳性率3%为分界线。
阳性率3%时则可排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阳性率3%时应主要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OX染色测定MPO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流式细胞术,因此POX染色阴性的患者并不等于白血病细胞中不含此酶(比如M0或M5等),需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确认。
急性白血病MPO反应强弱顺序
M3M2bM2aM6(粒)M4M1M5HALALL
未完待续。。。
王立荣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