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逐渐转凉,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因血压控制不佳前来就诊的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高血压是一种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
血压随着季节或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差,表现得尤为明显,常出现季节性血压波动。
天气渐冷,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高血压有哪些症状表现
高血压危害大,但是常常临床表现各异,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颈项强直以及夜尿多、无力、发作性软瘫等。
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胸闷气短等都是可疑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二、家庭血压测量需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研究表明,隔着衣服测得的血压值要比规范操作测得值高一些,而将衣袖捋起来后测得的血压要比规范操作的低一些。
也有研究显示,如在胳膊上加一层<0.5cm厚度的内衣再进行检查,其对检查的结果数值没有什么影响。
冬天脱上衣后立即测量血压可使得血压升高3~5mmHg。
血压存在季节性差异,气温低的冬季血压高于夏季。
如果您的血压稳定且达标,建议家庭血压测量每周1-2天,早晚各1次。
如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需增加家庭血压测量频率。
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
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
每次连续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min,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首遍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
三、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的患者,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呢?
季节交替,血压会有小幅度波动,切勿盲目自行增减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用药如下要点:
1、“降压是硬道理”: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降到最低,最大获益。
2、降压药的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给药。
3、血压控制的目标:一般高血压</90mmHg;老年高血压</90mmhg。
4、血压达标时间:一般患者用药后4-12周内达标,高龄、冠脉或双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
5、常用降压药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但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6、理想的降压药是有好的降压疗效,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长效制剂,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且一日一次,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耐受性好;价格合理。
7、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四、抗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如钙离子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面部潮红、头痛及下肢水肿等,偶见牙龈增生。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
ACEI类抗高血压药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ACEI或者ARB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血钾水平升高,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当出现或怀疑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咨询医师、药师,或寻求专科医生就诊处理。
五、高血压的生活注意事项
医院药师温馨提示您:季节变换温度变化较大时,应保持室内温暖,经常通风换气。
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减少外出,适量增添衣物,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而且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无论是否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为主,同时还有少食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以及减少酱油、味精的摄入。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
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