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现在哪里就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703.html
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届时每3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年人。昔日祖国的花朵已变成祖国的“黄花菜”……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万人死于高血压,脑卒中导致的死亡71%与高血压有关,冠心病导致的死亡53%与高血压有关。
医院华琦教授在中国心脏大会上详细讲解老年波动性高血压的治疗。
编辑
口十
首先应明确血压波动的概念,血压波动又叫血压变异,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变化程度,这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但老年人不仅血压水平较中青年人高,且易发生血压波动幅度和频率的非生理性变化,称为异常血压波动。
异常血压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靶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息息相关,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是新的风险预测指标。但如何应对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华琦教授细致讲解了老年人血压波动的影响因素、临床分类及诊疗策略。
影响因素
临床分类
临床上常根据时间跨度将血压波动分为短时变异(数次心搏间或数分钟)和长时变异(日间、数周或数月)。
1.昼夜节律异常
根据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9%,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83.8%丧失了正常杓型血压节律。
2.与体位有关的异常血压波动
1)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在年龄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总体患病率可达20%~50%。
2)体位性高血压: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升高≥20mmHg。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率为8.7%~11%。
3)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体位性低血压,且卧位时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发病率高达30%。
3.晨峰血压过高
人体由睡眠状况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由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晨峰血压过高,则可导致不良预后。
我国老年人群晨峰血压过高的发生率为21.6%,高血压患者高于非高血压人群。
4.白大衣高血压
诊室血压升高≥/90mmHg,但诊室外血压不高的现象。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约13%,老年人尤其高发,其发生率可高达40%。
白大衣高血压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
5.隐匿性高血压
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但动态血压或家中自测血压升高。整体人群中患病率大约7.6%~23.0%,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隐匿性高血压有着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其对预后的影响与持续性高血压相近。
6.餐后低血压
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mmHg,而餐后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
我国人群统计的发生率为59.3%,住院老年患者中为74.7%。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更为多见。
7.继发性高血压
约占老年高血压的19.6%,原发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且发展缓慢,临床症状往往不够典型。
血压波动方面常见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或超杓型改变,也可表现为血压骤然升高。
8.长时变异
包括日间、随访间、季节间或数年间的血压变异,年龄越大越显著。
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更多受行为和环境因素影响,对于心血管患者的预后意义显著。
诊疗策略
对于老年波动性高血压患者,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特点,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并重视基础疾病防治,积极纠正可能诱因,综合治疗管理。
华琦教授分别讲解了各类异常波动高血压的诊疗流程。
昼夜节律异常
体位性血压异常
老年人清晨高血压
老年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老年人继发性高血压和长时血压变异
此外,老年高血压较中、青年高血压更复杂、合并症更多,其血压控制靶目标值尚无定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高龄老人起始药物治疗血压水平:≥/90mmHg
降压目标值采取分阶段的血压控制策略,首先降至/90mmHg,若耐受性良好,再进一步降至/90mmHg
华琦教授着重强调,治疗前应充分考虑获益/风险比,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血压波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并给予适合老龄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推进家庭、社区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支持。
THEEND
“我国已进入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华琦教授总结道,“希望通过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所制定的老年高血压相关共识的推广,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本人对老年人血压管理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更新老年人血压管理观念。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国际相关领域进展开展临床研究,积累我国老年人血压管理的循证证据,使更多老年特别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受益。”
感谢阅读!
感谢华琦老师的精彩讲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