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m.39.net/news/a_6169066.html
话说我们与育儿谣言的斗争,从怀孕就开始了。
奶奶姥姥的经验之谈,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xxx说的偏方……谣言夹杂其中,就像岸边的潮水一样不断向我们涌来,滔滔不绝,防不胜防。
大部分,一笑了之倒也无妨。
可对于有些育儿谣言,千万不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为它们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会害了孩子!
以下8条常见谣言,你中过招吗?
01早点吃盐,不然没力气很多老人信奉“吃盐有力气”的说法,其实,都是误解。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的钠离子对维持人体组织液渗透压平衡、调节神经与肌肉的刺激感受性很重要。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演化出了“不吃盐没力气”的说法。
但钠离子并不只存在于食盐里,很多食材(母乳、牛奶、面包、芹菜等)当中都含有钠。
只要宝宝饮食正常,完全不必担心。
相反,食盐过多还会对宝宝造成危害:
长期重口味饮食会让宝宝丧失对天然食物的喜好,增加孩子的肾脏负担,甚至造成肾功能紊乱,还可能会增加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
宝宝盐分的摄入量,严格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就好:
0-1岁宝宝:一丁点盐也不要吃!
1-2岁宝宝:≤1克盐;
2-3岁宝宝:≤2克盐;
4-5岁宝宝:≤3克盐;
成人:≤6克盐。
1g盐(与1角硬币对比)
02头发稀疏,剃光才能更旺盛这是一个各地通用的民间“真理”。对于头发稀少的宝宝,哪怕抱出去溜一圈,都会轻易收获小区大妈的热心建议,“你这孩子得剃头啊,头发越剃越多。”
事实上,1岁内的宝宝不长头发很正常,但这并非预示着宝宝长大后会头发稀少,只是因为宝宝的毛囊还没发育健全。
到了2岁,大部分的宝宝都会长出茂盛的头发来。(当然,主要看基因。。。)
频繁给宝宝剃光头,很容易损伤头皮导致感染,还有可能破坏毛囊,搞不好头发就更稀疏了。
另外头发还能起到散热和调节体温的功能,与宝宝的健康大有相关。
所以,尽量不要给宝宝剃光头哦,实在拗不过长辈的话,可以在气候温和的时候把头发剃短一点(3-5毫米)。
03发烧要捂,出汗就好了宝宝发烧了,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宝宝盖上厚厚的被子,觉得只要出了汗就退烧了。
这其实是误解了退烧与出汗的关系。
人体发热的过程实际是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作战的过程,而出汗是退热的结果,不是退热的原因。
在宝宝发热的情况下,代谢增加,水分需求增大。
这时捂汗会加重宝宝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脱水可能引起宝宝休克乃至生命危险。
对于婴儿来说尤其危险,很容易让宝宝患上“捂热综合征”;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孩子中枢神经永久性伤害,遗留继发性癫痫、脑瘫、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后遗症。
宝宝发热期间,既不能一味的捂着,也不能一味的晾着,正确的护理方式,参见这篇《发烧该捂还是该晾?这是我见过最明白的答案》
04尽早把屎把尿给宝宝把屎把尿,也要遵循生物发展规律。
大概18至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进入“肛欲期”。
开始感受到刺激肛门时带来的新奇感觉,会因为发现自己原来会产生粪便而兴奋,这是教宝宝去马桶上厕所最好的时机。
几乎所有的官方观点都认为:在18个月至24个月之间开始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效果最好。
如果过早的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对孩子生理、心理都有危害。
从生理上来说,1岁前婴幼儿的膀胱、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以及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如果这时候进行如厕训练,可能会对尚未发育成熟的肌肉和器官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从心理角度来讲,排便排尿这种身体的自然反应如果都被外界(大人)控制,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强迫型人格或控制欲过强;
尤其是过早、过严苛的排便训练,或过于严厉的羞辱和惩罚。
当然,也不要担心对宝宝造成伤害迟迟不开始训练,孩子是不会突然开化自己就会上厕所的,如厕训练最晚不建议低于两岁半。
05妈妈感冒后不能喂奶“感冒后就不要喂奶了,会把病传给孩子。”
这句话想必很多妈妈都听过,甚至有些妈妈感冒时怕传给孩子,自发地想停止喂奶。
但……又错了。
一般感冒多为上呼吸道感染,且多为病毒所致。
在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感冒,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咳嗽、咽痛、发热、鼻塞、流鼻涕的时候,宝宝已经暴露在感冒病毒的环境中了。
这个时候继续喂奶反而能保护宝宝免遭感冒。
因为妈妈在感冒后身体里能快速产生针对这种感冒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能够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进而帮助宝宝抵御感冒。
甚至有的家庭会出现全家感冒,宝宝症状最轻的情况,就是因为这种抗体。
不过妈妈们感冒之后还是要注意一点,因为感冒能通过直接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所以我们要尽量勤洗手,喂奶的时候注意戴口罩,避免鼻腔口腔分泌物接触到宝宝。
06晒太阳可以补钙晒太阳可以补钙,这个谣言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实际上,晒太阳和补钙没有直接关系。
晒太阳可以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晒太阳补钙的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同时,大部分2岁前的宝宝是不会缺钙的。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
0~6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毫克;
7~12个月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毫克;
1~6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钙量是毫克。
我们母乳中含钙量约每毫升34~35毫克,配方奶毫升约50-80毫克,牛奶是毫升含毫克。
例如5个月内的宝宝,每天母乳-0毫升,因为钙磷比例合适,宝宝吸收好,只要补充鱼肝油就好,是不需要补充钙的。
不过,适度晒太阳确实有好处的,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没事多带娃户外遛遛也不错。
07吃蛋黄可以补铁补铁并不是蛋黄的强项。
虽然蛋黄中铁含量不低,但都是非血红素铁,人体的吸收利用率并不高。
而且蛋黄中的高磷蛋白会影响铁吸收,所以用蛋黄来给宝宝补铁,效果其实并不好。
预防宝宝缺铁,C妈首先推荐通过饮食来改善。
辅食添加建议加含铁米粉,更好吸收。
另外其他含铁的食物还有:红肉(猪瘦肉、牛羊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属于血红素铁,吸收率高;
在宝宝不过敏的前提下,应该及时添加,动物肝脏建议一周吃1-2次。
同时还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如草莓、树莓、橘子、橙子、西兰花等。
至于蛋黄,虽然不能指望它补铁,但是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磷脂,核黄素,维生素A等,每天来一个也无妨。
谣言不止,辟谣不息。
以上几条谣言,你有中过招吗,除此之外你还被哪些谣言骗过呢?
留言区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涨知识”吧~
关于我们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医院;
C妈-报社育儿编辑,熟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
CC-6岁高需求女宝一枚;
DD-1岁天使男宝一只。
养育CCDD两个孩子,让我们明白:
有太多人教你怎么做一个好孩子,
却很少有人教你怎么做一个好父母。
于是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