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高血压防控三部曲。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患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
我国每年因高血压导致间接死亡的人数达万,其中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梗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它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知晓并严格控制血压,对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导致间接死亡的人数达万,其中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梗死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它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知晓并严格控制血压,对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常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1次血压。无论年龄,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血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易患人群包括如血压~/85~89mmHg、肥胖人群等,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正常成年人,建议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而医疗单位接诊35岁以上患者时,则应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需注意,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平稳降压是理想的降压治疗方式,当血压≥/90mmHg就应该启动药物治疗。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我们常说的高血压,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而本身就是一种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叫高血压病,或者简称高血压。
绝大部分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也很大,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生活习惯健康而规律,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没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生活不健康且不规律,也容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有些疾病可以引发高血压,比如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二者又合称为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可以引起高血压。
这些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但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见。
1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不仅会引起体内水容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活性过度增加,也会导致高血压。据统计,我国居民每日盐的平均摄入量,男性14.3g,女性12.3g,平均为13.3g,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推荐的5g/日盐的水平,属高钠饮食国家之一。
而中国高血压患者中近60%是盐敏感性高血压,高盐、盐敏感性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征。
2长期大量饮酒饮酒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我国一项研究发现,每日饮白酒30ml,收缩压可增高4mmHg,舒张压增高2mmHg;每日饮白酒60ml,收缩压可增高6mmHg,舒张压增高2~4mmHg,而且所有人都会出现高血压。
3肥胖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研究发现,体重每增加10kg,血压可升高5~20mmHg。
4精神因素比如精神压力大、晚睡、作息不规律等,都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盐摄入多、肥胖、长期大量饮酒、作息不规律等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所以,如果你想控制血压,又想少吃药,那就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盐减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精神放松。
如果你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遗传因素你改变不了,但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主动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同时,坚持每天监测血压变化,定期体检。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即使携带有遗传基因,也可能不发生或者晚发生高血压,就算发生了高血压,也比较容易控制。
关于高血压的十个误区
误区一: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不可否认,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但是,即使高血压患者想改变生活方式,如果家庭和社会不予支持也很难。如果购买的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钠盐,限盐也就成了空话。再如,被动吸烟和吸烟一样,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不戒烟,家属和同事就永远消除不了这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误区二:凭感觉用药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误区三: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误区四:降压药伤肾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第一,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副作用小于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第二,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个别患者不能耐受,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占1%~5%,并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误区五:开始不能用好药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在经济条件许可时,应该优先选择好的降压药:第一,选择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第三,在同一类降压药中选择长效降压药。误区六:降压越快越好有的患者要求快速控制血压,用药仅几天,血压下降不明显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加药或频繁换药的做法是错误的。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一般需要1~2周左右。误区七:血压正常了就停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自愈”,也不能“治愈”,只能“被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擅自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误区八: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纯天然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上述心理,宣扬某些天然药品的疗效,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第一,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第二,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第三,警惕所谓纯中药。部分不法分子在中药中添加了价格便宜的、近乎被淘汰的西药成分。误区九: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有人就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文章内容来自网络—END—更多精彩内容血栓当天会向你发送6个暗号,收到1个就能救命!速看~山楂这样吃,养肝、降压、降脂还能减肥!
有种"丑"可能是心脏病征兆!5种长相的人注意了长按识别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