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超高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的选择非常复杂,缺少相关证据支持或反驳他汀治疗所带来的益处。据《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亿;有关数据也显示,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万。
近期JAMA杂志上,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TimoE.Strandberg等详细讨论了8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
首先通过3个详细的病例介绍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此深入思考,文末将给出患者的治疗推荐。
病例1:老年患者未服用他汀出现心脏问题
S先生89岁,白人,独立生活,患高血压和冠心病(CAD),70岁时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2年来出现活动后胸痛并逐渐加重。服用药物包括常规的冠心病药物,如阿司匹林mg、双嘧达莫mg、美托洛尔47.5mg、硝酸异山梨酯20mg、呋塞米40mg,按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未服用他汀类药物。
在近期的的一次就诊中,年度体检发现S先生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为mg/dL(2.7mmol/L),尽管低于参考值上限(mg/dL[3.0mmol/L]),但芬兰指南推荐LDL-C高于mg/L(2.5mmol/L)的开始患者二级预防治疗。医生认为对于冠心病患者,S先生的LDL-C确实有点过高,但考虑到S先生的年龄较大,医生并未推荐他汀治疗。
就诊两个月后,该患者因胸痛和呼吸困难被送至急诊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广泛3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由于介入治疗风险过高,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给予左西孟旦、抽取胸腔积液、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个月后患者死亡。
病例2:身体和认知功能良好、接受他汀治疗的高龄患者
J先生92岁,白人,也是独立生活,既往有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史,约30年前出现临床明显的冠心病,69岁时接受了多支血管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后开始服用他汀。
92岁时,J先生和其配偶(90岁,也服用他汀)过着积极独立的生活,仍然驾着自己的车,每周到当地的俱乐部打保龄球。J先生近期只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雷米普利(10mg)和阿司匹林(mg)。
病例3:身体和认知功能差、接受他汀治疗的高龄患者
P小姐86岁,未婚,白人,既往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2型糖尿病。3年前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病。P小姐原先独居,后由于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加重而住进养老院,最近一次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11分(总分30分)。
多年来,她服用的药物有每日辛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mg)、比索洛尔(5mg)、非洛地平(5mg);同时还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加兰他敏(24mg)和美金刚(20mg);改善神经精神症状的奎硫平(75mg)、米氮平(15mg)、劳拉西泮(1mg);保护胃的泮托拉唑(20mg);按需给予钙—维生素D结合剂结合止痛药。P小姐总共服用的药物有12种。
尽管一直住在养老院,但她的临床状况还算稳定。虽然记忆力正在下降,但仍能保持警觉和体力活动,无其它的特殊症状。P小姐的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年病学家,未打算更换她的心血管药物。
一、老年人的特点
上述简要介绍的3个病例在超高龄老人中越来越常见,即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快速增加。这类人群的预期寿命经常被低估,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年的健康报告,欧洲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3(匈牙利)-8.7年(希腊),80岁以上女性的预期寿命则从6.9(斯洛伐克)-10.6(西班牙、瑞典)年。在美国,80岁以上男性预期存活时间为8.1年,女性为9.7年。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超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也得到了提高。近期一项比较和年出生人群在92岁和95岁时的认知研究发现,年出生人群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每日活动表现明显优于年出生的人群。
与过去相比,现今较年轻人群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不太常见,慢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多为老年人。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出现于早期,但并发症一般在晚年才出现。由于亚临床疾病的普遍以及发病数字的低估,80岁以上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可能被低估。
除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离散的ASCVD相关事件之外,常见的老年疾病,包括痴呆和虚弱也有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导致。动脉老化(动脉出现无“传统的”梗死表现,但会影响健康)所带来的新挑战同样也扩大了ASCVD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范围。
80岁以上人群的生理与其它人群有明显不同,不管是丧失活动能力住在疗养院的还是马拉松运动员。在预防慢性疾病时不得不考虑这些不同。如果太迟开始或过早地用于低危患者(弊大于利),心血管预防有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不断累积的细胞损伤经常合并心血管稳态机制的失代偿。幸运的是,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可能在老年人种得到逆转,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肥胖。
因此,很难预测老年患者是否会从一级预防中获益。现今还没有使用冠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遗传标志物作为预测超高龄老年人是否有可能从一级预防中获益的方法。部分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或许和超高龄老年人ASCVD的风险相关。
PROSPER研究比较了安慰剂和普伐他汀对70-82岁患者的区别,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的患者在3.2年间预防1次冠脉事件的需治疗人数(NNT)为14.8(95%CI,9.3-36.6),而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这一值则为64.5(95%CI,21.4—无穷大)。
当对老年患者评估开始一级预防时,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外,还需考虑到预期寿命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态。
预防治疗时80岁以上患者的特点:
1、预期寿命比年轻患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