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单临床医生每天都会见到,每天都需要解读。但是我们很多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在解读这种报告单的时候经常犯浑。今天医考之声小编和一起分享这方面的知识。PS:这个内容比较多,可能一次性看不完,大家可以选择收藏或者转发朋友圈,以便于需要时翻阅。
1、红细胞计数(RBC)
▼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生理性增高:
1、高山地区的居民:高海拔地区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饮水过少,排汗过多:暂时性的血液浓缩。
3、新生儿:在宫内生理性缺氧状态,代偿性增多,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
4、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生理性减低:
1、三个月到十五岁的人群: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孕妇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
3、老年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工厂产能不足)
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出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尿崩症等。
组织缺氧,代偿性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某些肿瘤:如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药物因素: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
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男性:0.40~0.50(40~50vol%)
女性:0.37~0.48(37~48vol%)
新生儿:0.49~0.60(49~60vol%)
(1)红细胞压积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红细胞压积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