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健康科普高血压

时间:2021-3-28 4:27:22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在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是高血压患者,而在每4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个人死于高血压。每年,死于高血压的人数将近万。

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精神紧张,还有遗传因素等。

高血压

以诊室血压测量为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

也就是说,高压≥mmHg,或者低压≥90mmHg,符合其中一个就是高血压。

收缩压

健康人收缩压介于90~mmHg。对于50岁以上人群来说,在评估高血压危险度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罹患风险方面,收缩压较舒张压更为重要,收缩压升高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舒张压

健康人舒张压介于60~89mmHg。心脏供血主要发生在舒张期,舒张压低至60mmHg以下心肌及脑组织供血减少。舒张压降低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等。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9%,而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1.8%,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是糖尿病患者人数的2倍以上,可以这样说,高血压是目前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

检查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我们常说的高血压,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不是由某个疾病引起,而是遗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钠摄入多、长期大量饮酒、肥胖、作息不规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有一部分高血压却是某些疾病引起的,这种高血压称“继发性高血压”。据粗略统计,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20%。不过,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从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不能发现,继发性高血压大多与肾脏和肾上腺有关,所以要围绕肾脏和肾上腺重点检查。

#

尿液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生化检查;尿儿茶酚胺、尿香草扁桃酸(检查嗜铬细胞瘤)等。

#

血液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血沉;

自身抗体(检查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风湿三项、免疫球蛋白、血免疫固定电泳(检查是否有多发性骨髓瘤)、ANCA(检查是否有小血管炎);

高血压三项,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查是否有醛固酮增多症);

电解质,包括血钾;血儿茶酚胺、血香草扁桃酸(检查嗜铬细胞瘤)等。

#

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统彩超和CT;肾上腺薄层CT(检查肾上腺);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等。

#

睡眠呼吸监测

检查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创伤性检查

肾穿刺活检做肾组织病理性检查;介入肾动脉造影(检查肾动脉);介入肾上腺取血做高血压三项(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

一般来说,血、尿、影像学等无创检查能确诊者,不做有创检查。

#如果上述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就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有

01

肾脏病

先有肾脏病变,后出现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的肾脏病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痛风性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衰竭等。

大多数肾脏病青少年发病,除有高血压外,还有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脏缩小等。血压非常高,而且波动大,药物难以控制,严重者出现恶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称“肾实质性高血压”。

02

肾血管病

各种原因导致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引起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的70%,多见于老年人;年轻人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为大动脉炎(约25%)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血压非常高,而且波动大,药物难以控制。除了血压高外,动脉狭窄一侧的肾脏缩小,血肌酐正常,一般无蛋白尿和血尿。

0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部的腺体,体积非常小,但功能非常大,人体许多激素都是由肾上腺分泌的。

如果肾上腺发生腺瘤、增生甚至腺癌,就会分泌过多的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保钠排钾,保钠的结果是水钠潴留和高血压,排钾的结果是低血钾等。

醛固酮增多症性高血压是年轻人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高血压伴低血钾是其主要特点。

典型的病例肾上腺检查可见肿物或增大,化验检查血醛固酮升高、肾素低、醛固酮/肾素≥30可诊断。

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万个高血压患者中,估计有万个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远远高于之前统计的数字。

也就是说,我们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大量的患者被误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

04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也位于肾上腺,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收缩血管的物质,嗜铬细胞瘤过度分泌这些物质就会引起高血压。

多见于年轻人,有些患者平时血压不太高,但在体位突然改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咳嗽及大小便等情况时,血压会突然升高,同时伴有心悸、气短、头痛、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

06

其它

焦虑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也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服降压药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01

难受了才吃药

有些病人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这种做法很危险。

临床上,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并不会就此消除,因此,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吃药。此外,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02

降压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大多数慢性高血压病人应该在几周内逐渐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03

盲目相信保健品广告

降压药广告泛滥成灾,很多人宁愿用保健品、降压帽、降压鞋、降压手表,医院就诊。

一些降压药看似疗效很好,其实是成分中添加了大剂量的短效降压药,胡乱服用造成血压波动,危险性较大。

04

随意停药/换药/减量

血压达标后,不能自行停药/减量,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压正常了通常是降压药物起了作用,而不是自身高血压病康复了。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身治疗。

05

过分担心“是药三分毒”

过分担心“是药三分毒”,只盯着副作用,特别是年轻人,担心会对药产生依赖性。其实高血压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大量临床试验证明,通过降压治疗最终达到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治疗的根本。

06

降压药越贵效果越好

有人在选用降压药物时,片面认为药价越贵降压效果越好,看价吃药。其实,一些廉价的大众降压药同样有不错的疗效,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服用得当才是关键。

07

服药不测血压

测试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每天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08

服药时间不对

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因此,吃降压药要讲究“天时”。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把降压药吃上,但很多人偏偏喜欢晨练完,或者吃完早饭再吃药,很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参考·转载·摘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by/12244.html
热点排行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素是什么?日渐富裕的生活,使得人们在饮食习惯上比以前……【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素是什么?日渐富裕的生活,使得人们在饮食……【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

可引发高血压常见的因素是什么?日渐富裕的生活,使得人们在饮食……【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