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惊醒小粉瘤给医生惹了大麻烦

时间:2020-7-17 15:48:00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投稿、医院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外科门诊时预约的门诊小手术,均由预约的首诊医师自己操刀。这是因为谁接诊对病人的情况谁心中最有数,处理时也就比较妥当安全。可是那天门诊手术的当值医生有重要外出活动,他手上的病例都是一些比较常见和简单的病人,都是一些小手术,于是便临时由我顶替他施行手术。第一个进手术室的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他的腰部长了一个栗子大的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这是一种皮肤附属器的良性体表肿瘤,十分常见,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一般也没有恶变的危险,所以通常是不去理它的,只有当它长得太大,或者感染发炎,以及影响正常活动功能时,才动手术把它摘掉。由于它长在体表,又有完整的包囊,所以手术比较简单,也很安全,只消一会儿就可在门诊手术室解决,所以,我并不把它当回事。按照常规,先给老人作局部浸润麻醉。询问老人得知,老人平日里一般血压偏高,所以我也没有在麻醉药里加收缩血管减少渗血的肾上腺素。接着又按常规切开皮肤、剥离皮脂腺囊体,并顺利地取下了囊肿。正当我准备叫器械护士收拾手术器械、为下一位病人处理时,我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头。尽管我没有伤到他的血管,也没有过分剥离,但创面上渗血不断,远远超过常见的出血量,虽然几次压迫止血,均不见奏效。渗血之多甚至不给我缝合止血的时间。万不得已,只得放弃缝合皮肤,以免造成皮下血肿,改用止血明胶强行塞填创面,把渗血创口“胶”住,这才止住了出血,勉强下了台。然而这将延长以后创口愈合的时间,并且给病人留下了较大的疤痕。狼狈下台之后,抱着负责的态度便赶紧询问老人及其家属,经询问才把原委搞清楚。原来这位老先生曾经接受过心脏二尖瓣置换术。为了防止心脏人工瓣膜处出现血栓的后遗症,他一直在使用抗凝血药。怪不得他的创口处渗血不止而且不凝固!这一切患者曾主动告诉过首诊医生,那位医生是了解病情的,而我却一无所知,这才阴沟里翻了船,惹出了不大不小的麻烦。其实如果首诊医生事先叮嘱一声,或者我在做手术前多问几句,就可以避免这一麻烦。例如在局部麻醉药中加入一两滴收缩血管的药物,争取到及时缝合止血的时间。可惜我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粉瘤,结果给病人和自己都带来了大大的麻烦,实在对不起病人了。这是一个疏忽的失败小病例,但是其带给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点,无论病例大小,我们作为医生都应该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万万不可像笔者一样犯这种错误,在这里给各位同行提个醒。

—Theend—

编辑:何芸熙

来源:杏林苑.医生社群

作者:医院普外科在读博士

申明:本文原创,仅供同行交流学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杏林苑.医生社群

垂直细分一级专业30个、二级专业70个,医生粉丝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zl/1070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