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疾病
第一节肠结核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型感染,常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出现右下腹痛。
一、传播途径
1.经口感染一吞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
2.血行播散一粟粒性结核
3.直接蔓延一女性生殖器结核
(1)90%肠结核来自肺结核
(2)90%骨结核来自肺结核
(3)90%肾结核来自肺结核
(4)90%附睾结核来自肾结核
二、分类
1.溃疡型肠结核:免疫力低、感染菌量多、毒力大
(1)充血、水肿、炎症渗出性病变→分泌物随粪便排出→腹泻
(2)一般无便血,无里急后重
(3)慢性穿孔: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痿(少见)。
(4)肠管变形和狭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2.增生型肠结核:多局限在盲肠——免疫状况良好,感染较轻
局部肠壁增厚、僵硬→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赠生→肠腔变窄、梗阻。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有时进餐可诱发,伴便意排便后即缓解
2、大便习惯改变
(1)溃疡型肠结核:以腹泻为主,粪便呈糊样,多无脓血,不伴里急后重。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
(2)增生型肠结核:以便秘为主。
3、全身症状
(1)溃疡型肠结核:免疫力低,有结核毒血症表现,长期不规则低热,盗汗,消瘦,贫血和乏力
(2)增生型肠结核:免疫良好,无明显的结核毒血症
4、肠外结核表现
(1)溃疡型肠结核:常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2)增生型肠结核:极少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四、辅助检查
1、血沉增快提示结核病处于活动期;OT试验强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X线钡剂灌肠: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溃疡型肠结核:根剂于病变肠段呈现激惹征,排空很快,充盈不佳
(2)增生型肠结核:肠粘膜呈结节状改变,肠腔变窄,肠段缩短变形、回肠和盲肠的正常角度
3、结肠镜
内镜下见回盲部等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小及形态各异的炎症息肉,肠腔变窄等。病灶处活检,发现肉芽肿、干酪样坏死或抗酸杆菌时,可以确诊。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结核毒血症状、右下腹痛、腹泻+抗结核有效
2.影像学检查:小肠钡剂跳跃症,结肠镜回盲部炎症,肠外结核或PPD(+)
3.病检见干酪样肉芽肿,可确诊。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六、治疗
1、早期治疗(肠结核早期病变是可逆的)
抗结核治疗:过去采用长程疗法,目前采用短程疗法,治疗6~9月,为防止耐药。
2、对症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水电紊乱,胃肠减压。
3、手术指征
(1)完全性肠梗阻或部分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者;
(2)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穿孔痿管形成经内科治疗而未能闭合者;
(3)肠道大出血经积极抢救不能有效止血者;
(4)诊断困难需开腹探查者。
———————————————————————
扩展:肠梗阻
1.不完全性肠梗阻:
①少量排气但排气,症状不缓解,无呕吐
②X线肠祥充气扩张都较不明显而结肠内仍有气体
2.完全性肠梗阻:
①排气排便均停止,呕吐剧烈
②X线有孤立扩张的肠祥而结肠内无气体
3.肠套叠:阵发腹痛、果酱样血便、回盲部空虚、腊肠样腹部包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