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较大,加上活动减少,饮食丰富,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7亿。
高血压有哪些临床症状和危害?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患者早期多以头晕、头痛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持续升高,临床症状会逐渐出现,例如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肌肥厚、舒张功能受限,进而出现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喘促、双下肢水肿等症状,也可能对脑部血管造成损伤,例如老年患者脑部血管脆性增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以造成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以致于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甚则危及生命。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引发全身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其中以心、脑、肾和外周血管的损害最为显著,其中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得了高血压病该如何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首先需要区分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段。常用的西药有六大类: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地平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普利类”药物;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沙坦类”药物; 5.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6.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等。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血压情况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由临床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果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应该查明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积极治疗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发病。 高血压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与“阴阳失调”导致的“内风、痰湿、瘀血”等因素有关。治疗时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舌脉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可以与西药起到协同降压作用,从而减少西药用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宜多吃富含钾离子的新鲜水果及蔬菜,例如芒果、香蕉、菠萝、土豆、西红柿、香瓜、紫菜、香菜、芹菜等。以清淡饮食为主,尤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建议少吃生冷、油炸、腌制、熏制的食物。倡导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适当加强运动。 高血压病该如何预防? 1.预防肥胖、高血脂,不吃肥肉,少吃零食糖果,不吃动物内脏。主食加杂粮,常吃豆制品,少用动物油。鸡蛋每天一个,牛奶每天一杯,青菜水果多吃有益。切记食盐摄入量每天要少于6g。 2.顺应大自然春、夏、秋、冬阴阳变化规律,按四季养生需求,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减少熬夜。 3.保持心情愉悦,切勿大喜大悲。 4.坚持轻度到中度的运动锻炼,如进行传统的导引气功、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步行等,这些都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个人简历CurriculumVitae常立萍,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指导教师。现任长医院心病中心副主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于吉林省名中医赵建军教授,吉林省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4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7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研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综合征、各种心律失常、急慢性心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失眠、心脏神经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B诊室);周四全天(B诊室);周日全天(B诊室)。文字:常立萍
视频:朱素亭
编辑:姜旭阳
审核:韩 雪
长医院
服务号预约挂号线上咨询网络门诊报告查询订阅号专家简介出诊信息医院动态健康科普
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