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相关知识

时间:2021-3-19 5:52:54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激素相关知识

1、激素分泌的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主要包括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类。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依次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及网状带3层。如下图所示:

激素的分泌直接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而ACTH则受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调节,CRH-ACTH-激素的释放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下完成的,互相之间有着复杂的反馈关系。

下丘脑作为生物节律性中枢之一,其激素合成与分泌都以24h为1个周期呈节律性改变,如早晨分泌最多,而夜晚最低。人血浆中激素的含量早晨2-4点起开始增高,8-10点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至夜间10点左右降至最低。当口服强的松5-7.5mg.d-1时,则抑制肾上腺分泌内源性激素,因此,临床上对所有激素的剂量和疗程的安排都需要权衡利弊,尽量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尽量晨起一

次服药,用尽可能小剂量维持。

药理特性:大部分的激素口服易吸收,且不受进食的干扰,激素进入血液后,90%以上与血浆蛋白呈可逆结合,其中约80%与皮质激素运载蛋白(CBG)结合,10%与白蛋白结合,结合后不易进入细胞,因此无生物活性;具有活性的只有游离的10%,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强的松龙除外)与球蛋白的亲和力均下降,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因此白蛋白水平决定结合与游离两种药物形式的比例,从而直接影响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大小。

雌激素增加可以促进CBG在肝脏的合成,从而使游离型减少,反馈性引起ACTH释放增加。

2、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升糖、抑制蛋白质或者促进蛋白质(肌肉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和伤口愈合延缓)、导致脂肪重新分配,形成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躯干部发胖而四肢消瘦)、潴钠排钾利尿。

2、抗炎作用

抗炎不抗菌,在抑制炎症及减轻症状的同时也可导致感染扩散、创面愈合延迟。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

4、抗休克作用,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5、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增加: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但功能下降)

减少:淋巴细胞、嗜酸性的数量

6、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出现欣快、激动、失眠等可诱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可导致惊厥、癫痫发作。

3、临床应用:

1、严重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患者

(2)抗炎治疗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比如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2、免疫相关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皮肌炎、红斑狼疮

(2)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3)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抗休克治疗

感染中毒性休克:在足量的抗菌药后+糖皮质激素;停药则在撤去抗菌药之前

过敏性休克:与肾上腺素合用

4、血液病

多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局部用药

6、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4、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情绪异常、失眠、精神失常、诱发癫痫

2、眼睛:房水回流不畅,眼压升高——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3、皮肤:皮肤变薄、多毛、痤疮,伤口愈合慢

4、骨骼肌肉系统:

a、钙的脱失——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

b、蛋白质减少——肌肉萎缩、肌无力、肌痛

c、高血脂,易形成栓子,阻塞软骨下的骨终末动脉,使血管栓塞造成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

5、心血管系统:钠、水潴留和血脂高——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6、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增加和抑制胃黏液分泌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7、内分泌系统:类固醇性糖尿病;抑制生长激素,导致生长迟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8、对妊娠的影响:可通过胎盘,可增加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

9、对代谢的影响:升糖、蛋白分解加快,高血脂、水钠潴留、低血钾——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糖尿病

10、继发性感染等

11、停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用激素的患者,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休克等症状

停用激素后,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经3-5个月才恢复;

肾上腺皮质对ACTH起反应功能的恢复需要6-9个月,甚至长达1-2年

因此,不可以骤然停药,须缓慢减量,停用糖皮质激素后连续应用ACTH7天左右;

(2)反跳现象:停药过快或者骤然停药导致原有症状的复发或恶化。

(3)糖皮质激素抵抗:现未有处理方法

5、禁忌症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禁用;严重的精神病、癫痫病史者禁用或者慎用。

6、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

根据上述的表可得出的规律:

一、名称特点:

短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带有“可的“字眼,如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带有“泼尼“字眼,如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带有“米松“字眼,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二、生物效能各有不同

1、升糖及抗炎作用:长效作用最强,中效次之,短效最弱

2、水盐代谢作用:GS也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从长效到短效,三者的盐皮质激素活性越来越强,也就是说潴钠排钾利尿程度越来越强。短效最强,中效次之,长效最弱。

3、对HPA轴的负反馈作用影响:长效最强,中效次之,短效最弱。

4、免疫抑制方面:长效与中效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但临床上,用中效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更常用,因为中效的半衰期短些。

5、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从强到弱:甲泼尼龙(中效)、地塞米松(长效)、氢化可的松(短效)

三类激素优缺点:

1、短效

a、优点:对HPA轴影响最小,作用状态与生理状态较接近,因此常用于替代治疗。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或者肾上腺全切除术后进行替代治疗。

b、缺点:抗炎作用弱,药物作用时间短,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易形成水肿、低钾

提示:可的松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转化为未氢化可的松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直接选用氢化可的松。

一般口服药物选用氢化可的松,而静脉应选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因为氢化可的松水溶性差,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水溶性好,且不含酒精,安全性好,而且还能大剂量使用。

2、中效

升糖、抗炎效果居中,副作用也较小,对HPA轴的负反馈和对水电解质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因此,中效是唯一可以长期使用的激素,长期服用安全性较高。

甲泼尼龙是唯一可用于冲击疗法的药物。

3、长效

a、优点:抗炎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最长,对盐代谢影响最弱,

b、缺点:其对HPA轴抑制作用最大,不宜长期服药,多用于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及短期治疗或应用其他糖皮质制剂无效的患者。副作用较大:易引起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

7、激素剂量的划分

小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5mg/d以下。激素占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50%以下,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而不良反应趋于零。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的维持治疗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疗法。

◎中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5~30mg/d。激素占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50%~%,基因效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也随剂量与时间的增长而加大。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和过敏性疾病的起始治疗剂量都会选择中剂量。

◎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mg/d。由于激素受体的饱和度增加,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当达到mg/d时几乎全部受体都被结合,糖皮质激素的基因效应达到最大值。但大剂量应用激素不良反应严重,不能长期使用。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重症感染、肾上腺危象、急性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起始剂量,经常中、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

◎超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剂量mg/d。激素与激素受体全部结合,增加剂量后通过非基因效应增加疗效。因为对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影响巨大,只能短期应用。

◎冲击治疗:相当于泼尼松剂量mg/d。一般静脉给药,多为甲泼尼龙1g/d,连用3~5d后减量至1mg/(kg·d),非基因效应可能起更大作用,应特别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引起感染、高血压、高血糖和类固醇性肌炎等不良反应。

8、用法跟疗程

1、大剂量冲击疗法:适用于急性、重度、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抢救,如休克、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疗程一般不超过3-5天。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需要长期用药维持疗效的患者,可采取两种方法:

(1)每日清晨一次给药法:一般采用短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在每日清晨7-8点一次服用。这种给药法使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血浆浓度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昼夜节律重合,可减少药物对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功能的抑制。

(2)隔日清晨给药法:每隔一日,早晨7-8时给药一次,一般采用中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3、小剂量替代疗法: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一般维持量,可的松每日12.5-25mg,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0-20mg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以下项目:体重、血压、电解质、血脂、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眼科检查,观察是否有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发生;大便隐血;骨质疏松检查,尤其是老年人。9、糖皮质激素的撤药

短疗程者可快速减药;长疗程者需缓慢减药,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⑴激素疗程在7d之内者,可以直接停药,而超过7d者,则需要先减药后撤药;

⑵如何减量:40mg/d,5-10mg/1~2w;

20~40mg/d,5mg/2w

≤20mg/d,2.5-5mg/2~4w

≤10mg/d,1mg/m或2.5mg/7~8w

灵活掌握,小剂量时慢减,摸索个体最低维持剂量

参考资料:

1、《药理学》

2、《风湿免疫医师效率手册》

3、推文《糖皮质激素换算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4、推文《盘点30个常见激素问题,别再说激素复杂有难懂!》

侵权,即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stj/12126.html
热点排行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