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道“坎儿”。气温降,寒风吹,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高血压人群该怎么做,才能安稳度过难熬的冬天呢?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以非同日3次或3次以上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抽完血后的应激状态等因素,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为正常生理现象,并不能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正常,也应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90%以上,与遗传和基因因素(家族聚集性、单基因/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超重、饮食、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密切相关。2.继发性高血压:某些确定的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性高血压(肾实质性、肾血管性、肾肿瘤);内分泌性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缩窄);颅脑病变(肿瘤、外伤、脑干感染);其他(妊高症、药物)。中国高血压人群特点
1.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3.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4.我国人群叶酸普遍缺乏,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增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1.大多数起病缓慢,无特殊症状;2.常见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3.视力模糊、鼻出血;4.受累器官症状: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高血压人群如何过冬?
(1)动态监测血压,规律服药,并按照医嘱调整降压药物血压波动期应每天测量血压。至少安静休息5min,测量坐位、上臂血压,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臂应处于放松状态,勿将衣袖捋至上臂。测量血压时,至少测量2次,间隔1~2min,若差别≤5mmHg,则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5mmHg,应再次测量,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如果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和/或数量,部分高血压患者冬季需增加降压药物。(2)注意保暖,减少清晨外出-5℃的环境中暴露5min,血压会升高10mmHg。高血压患者不仅要保证身体温暖,还要保护头面口鼻不受寒冷刺激。冬季上午6-10点被称为心血管病的“魔鬼时间”,有晨练习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建议冬季晨练。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减少早晨外出,外出时一定要戴帽子、围巾、手套,特别保护好头、颈、足,降温时尽量减少外出。(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熬夜,熬夜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建议睡眠不充足或睡眠质量不高者专科就诊,以改善睡眠质量。(4)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及其他含钠调味品的摄入,少食用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戒烟、限酒;多喝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5)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合理措施释放压力,避免情绪大幅波动。(5)避免感冒避免感冒而诱发心衰。(6)坚持适量体育活动适量锻炼能促进血管舒张并增加血流量,可采取打太极拳、快走、慢跑、骑车等方式来提高心肌的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避免清晨锻炼!!!(7)注意防护空气污染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升高与血压及心率升高相关,出门建议戴口罩。总之,在寒冷的冬季,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注意及时增减衣物,监测血压,按时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血压波动或者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的受检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他相关检查,帮助您尽快明确诊断。来源: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作者:龚瑞,版权属于原作者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小编工资涨5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