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按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90mmHg下调至≥/80mmHg(毫米汞柱)这意味着原本血压值处于/80mmHg~/90mmHg区间的人群将从“正常高血压高值”人群被转入高血压人群“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80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mmHg和/或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在线上发布会上,医院赵冬教授介绍了指南最重要的临床问题之一——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相关的内容。许多人表示一觉醒来突然变成“高血压患者”了-解读-下调“10”更适合我国国情一大批亚健康人群将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从11月13日起,一大批曾被界定为“高血压前期”的亚健康人群,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这部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90mmHg下调至/80mmHg。华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程翔教授、苏冠华副教授对其中变化进行了解读。/80mmHg更适合中国国情据了解,新《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发布,以期实现高血压临床诊治标准化,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新《指南》为何要将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10mmHg,即由/90mmHg改为/80mmHg?专家介绍,中国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基于临床研究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年提出的/95mmHg,到年提出的/90mmHg,再到如今的/80mmHg。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专家介绍说,血压介于“/80mmHg和/90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新的研究发现,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高血压分级简化为2级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1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2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医生将结合1级和2级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其它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新《指南》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进行了调整,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而现在只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高危患者:①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②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非高危患者: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的患者,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那么,你的血压正常吗?新标准对你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在家测量血压?一组海报带你读懂↓↓↓来源:川观新闻综合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