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总结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四章

时间:2020-8-15 22:34:37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64650.html

健康管理师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个专业。基础知识分为16个章节,全书共页,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员更好的掌握知识,特别结合教材和考试重点,归纳了每章的重点知识,章节重点是不断更新,少部分内容跨章节有重叠,但不影响总结复习!

易考点1: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发生往往不是一个危险因素所致,常常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危险因素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是多因多果的交叉关系。

1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可改变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其他因素(心理,自然、社会环境);

中间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是可改变因素的结果,是疾病的原因);

2危险因素介绍1、吸烟:可引起心脑血管病、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癌、喉癌、胰腺癌,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级致癌物,导致身体自由基过多)。2、过量饮酒: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病有关、酗酒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3、不合理膳食:①脂肪(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多(超过80g)与恶性肿瘤、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②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维生素A等)与恶性肿瘤发病相关。③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可致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增高。④饮食总热量的过多:是肥胖最主要的原因,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⑤食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4、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种癌症、骨质疏松等发生有关。5、其他因素:其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污染也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社会所面临的紧张的生活状态,传统的高盐高脂饮食习惯、诸多传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都是社会因素的不同体现。易考点2:恶性肿瘤流行现状

肺癌是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80%由吸烟引起);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

男性:

60岁以下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是肝癌;

60~74岁肺癌和胃癌高发;

75岁以上肺癌高发。

女性:

30岁以下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

45岁以下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是乳腺癌;

30~59岁乳腺癌发病率最高;

60岁以上肺癌高发。

易考点3: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导致的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也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及胃癌等的重要危险因素。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HBV(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巨细胞病毒与卡波西肉瘤,以及EB病毒与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等。

3、膳食营养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和身体活动不足引起的肥胖和多种癌症如: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腺癌;饮酒与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有关。4、职业危害:我国卫生部已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明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5、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医源性X线,可引起多种恶性肿瘤,如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等;紫外线照射则是皮肤癌的明确病因。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二级预防)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女性两癌的筛查:

1)子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乳腺癌的筛查在发达国家已得到验证。

2)大肠癌发病通过筛查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高发区特定的人群中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

易考点4: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患病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发布的资料显示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中国高血压患者为2.7亿。儿童高血压患者为14.5%,男生高于女生,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管理情况:《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提出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年由万人,到年年,分别达到1亿,1.1亿。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由年的基线50%达到年70%。

易考点5: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是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诊断标准: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终身治疗)

2、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引起,原因明确,特异性治疗可根治:肾血管性高血压)

3、白大衣性高血压(机构测量值≥/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80mmHg;或自测血压/85mmHg)

4、隐形高血压(机构测量值/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80mmHg,或自测血压/85mmHg)

测量方法:血压测量有3种方式,即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一般诊室血压水平高于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水平。自测血压水平接近动态血24小时平均水平。

1诊室血压

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取平均值,误差较大时取3次平均值。

测量方法如下:

①选用符合国际标准或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不提倡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

②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2/3上臂。

③测者在测量血压前30min禁止吸烟、饮咖啡,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才能开始测量。

④被测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测量,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

⑤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松紧能插入1-2指为宜。

⑥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I时相与第V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⑦确定读数:所有读数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应取偶数;电子血压计以显示血压数据为准。⑧至少测量2次,应间隔2分钟重复测量,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应相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平均值为准。

2自测血压

采用符合规定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坐位测量。

帮助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检出隐性高血压,但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3动态血压

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标准:24小时正常值/80mmHg,白天/85mmHg,夜间/75mmHg。

易考点6:国家基本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非户籍)的健康档案,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健康教育:对上述人群展开膳食、运动、心理、用药、传染病、食品安全、卫生、急救、防灾、医疗法规等在内的宣传普及教育。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疫苗接种,对传染病和重点地区有应急接种措施,有应对接种出现异常反应的应对措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情况处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孕早中晚期的健康管理和产后探访、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3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4次随访,每年一次全面健康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高危人群每年测量1次空腹血糖,确诊患者每年4次测量,4次随访,每年1次全面体检。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精神分裂、生活能力受阻):进行信息管理,每年1次健康检查。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介转诊,72小时之内探访确诊的常驻肺结核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0至36个月内常住儿童,对其家长进行相应的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传染病的发现、登记、上报、应急处理措施。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易考点7: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分类:

1型糖尿病: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有关,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绝对不足、遗传)

2型糖尿病:发病由遗传易感性和现代生活方式(膳食、运动)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缺陷造成。(相对不足)

其他特殊类型: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种内分泌疾病、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引发的糖尿病,产后需控制恢复,仍是危险人群。

易考点8:糖尿病诊断

我国目前采用WH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静脉血浆血糖)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平≥11.1mmol/L(mg/dl);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mg/dl);

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HbA1C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HbA1C≥6.5%是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不含6.1)mmol/L(70~mg/dl)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4.4~7.8(不含7.8)mmol/L(mg/dl)

无水葡萄糖75g或含水82.5g,水-ml,5分钟内服用,进餐第一口算

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不能排除糖尿病)。

糖耐量4次取血,餐后2小时血糖1次取血,其他要求一致。急性感染、创伤、其他应激情况下可能出现血糖暂时升高,若没有明确高血糖病史不能以此判断为糖尿病,需应激消除后复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zyy/1084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