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次,一月十二次,一年一百四十四次
无间断,反反复复
并发症就时时刻刻隐藏在每一次的透析中
来看看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吧
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人体各器官均可造成损害,患者即使没有不舒服也要坚持吃药,最好控制血压不超过/90mmHg,主要危害如下:(1)危害心脏:长期高血压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2)使得脑血管狭窄,造成脑部动脉血管阻塞,引起瘫痪。(3)增加了脑血管管壁的脆性,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出现高血压的原因?
(1)精神紧张、恐惧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2)透析液钠浓度过高。(3)透析过程中输注血制品,使血容量增加。(4)超滤太快或者过多,使有效血容量迅速下降,血液浓缩,增加了血浆肾素的浓度,引起肾性高血压。如何处理高血压?
1、症状不明显时,只需要放松心情,适当降低透析液钠浓度。2、血压过高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干预。现今一般不推荐心痛定等,建议使用长效作用较为温和的降压药,提前进行干预。3、一般选择降压药注意以下几点:(1)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影响透析除水量。(2)考虑是否调整干体重,不宜盲目增加药物剂量。(3)降压药种类繁多,服用后出现心率减慢,低血压等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调整。低血压
出现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1)透析过程中进食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到胃肠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2)体重增加,脱水量大。(3)透析前服用降压药。(4)干体重制定偏低。低血压的表现??1、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声嘶、哈欠、胸闷、面色苍白、出汗、腹痛、肌肉痉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2、临床上有10%或30%低血压无症状。3、低血压也是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频繁发生低血压会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1)避免脱水过多。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入,要求透析患者每日的体重增加≤1公斤,或者透析期间体重增加≤5%干体重。(2)加强营养,增加血浆蛋白的浓度。(3)低温透析。(4)透析前避免使用降压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升压药。(5)避免透析过程中进食。(6)重新调整干体重。(7)长期低血压患者可口服升压药如米多君等。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
(1)脱水过多、过快,循环血量减少。
(2)低钙血症。
(3)透析液中钠浓度过低,低血压。
(4)肉毒碱缺乏。
(5)透析温度过低。
(6)缺氧。
如何预防肌肉痉挛?
(1)预防性地适当提高钠浓度。
(2)适当提高透析液温度。
(3)注意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导致大量脱水。
(4)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5)多摄入高钙、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6)使用左卡尼汀等肉毒碱类药物。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的原因?
皮肤瘙痒主要由毒素、磷蓄积、钙沉着、周围神经病变、皮肤干燥、消毒剂过敏、使用碱性沐浴液等引起的。
如何缓解皮肤瘙痒?
1、毒素或磷蓄积引起的皮肤瘙痒应充分透析,并定期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或者血液灌流的方式来改善瘙痒的症状。
2、减少磷蓄积的方法还有低磷饮食、使用磷结合剂(如醋酸钙、碳酸钙、碳酸镧等)。
3、合理补充钙剂,定期检查血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积极治疗肾性骨病。
4、坚持经常温水沐浴以清洁皮肤。
5、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毒素排除。
6、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的皮肤瘙痒可根据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
7、过敏性皮肤瘙痒应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贫血
为何血透患者终身处于贫血状态?
贫血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导致的贫血。血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终身处于贫血状态。
贫血的症状?
贫血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好。
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慌、睡眠障碍、体力下降等。
贫血会造成心率加快、心力衰竭、免疫功能下降等。
治疗贫血的最有效办法?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纠正贫血以血红蛋白到~g/L,血细胞比容33~36%为宜。
继发性甲旁亢
什么是继发性甲旁亢?
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80ml/min/1.73m2至3个月以上,是机体对钙、磷、活性维生素D代谢紊乱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继发性甲旁亢的临床表现?
1、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或剧烈头痛,胃肠蠕动减弱;
2、近端肌无力伴有肌痛,运动后加重,休息后也难恢复,严重者表现为活动受限、翻身困难、卧床不起、病理性骨折和骨畸形,如胸廓塌陷、驼背和身材变矮等。
3、肌腱、软骨等软组织异位钙化,导致非特异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高血压等。
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限制磷的摄入,充分透析,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如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使用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钙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必要时采用甲状旁腺切除加自体移植术。
肾性骨病
什么是肾性骨病?
是指一切和肾脏问题相关的骨病,从肾功能障碍开始就已经形成。尿毒症时,肾脏生成活性维生素D3减少,使从肠道吸收食物中钙的能力减退,钙吸收减少导致血钙降低骨骼脱钙。
此外,肾脏排泄磷的能力逐渐减弱,导致血磷的升高,而低钙、高磷又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骨质脱钙,结果导致骨病的加重。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酸中毒、大分子毒素β2-微球蛋白沉积、铝中毒等也会引起肾性骨病。
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酸胀、疼痛(多见于腰背部、下肢、膝、踝和髋部等,负重或行走时加重),骨骼畸形,容易骨折。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跌倒。
2、定期检查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3、防治方法只要有充分透析、限制磷的摄入、增加磷的清除、控制血铝、合理地补充钙剂及使用活性维生素D3,必要时可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END
图文来源:泉州一院血液净化中心,转载非商业用途仅供交流学习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好看”;或者推荐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本期荐读(几篇付费文章)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护理要点
血液净化专科护生见习带教手册(完整版)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技术——细述动静脉直接穿刺的那些事儿!干货~
血液透析首诊护理评估单的使用,码住收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细数血透护理操作中的那些「快与慢」!
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是为何?怎么办?
投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