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最新指南解读,你学会了吗

时间:2016-11-18 19:13:15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们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几乎每天都要遇到这样的病人,今天医院马文林主任医师就和大家一起解读最新版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规定: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间隔1-4周重复测量证实后,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而家庭自测血压≥/8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正常而诊所测定血压偏高)多出现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其确诊则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其诊断标准分别为:

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85mmHg;

日间(清醒)平均值≥/90mmHg;

夜间(睡眠)平均值≥/75mmHg。

对于≥80岁的老年患者收缩压≥mmHg也可接受。

高血压可分为三类:

1、高血压前期: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80~89mmHg;

2、高血压1期(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3、高血压2期(级):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

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95%,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其病因不详,目前认为与特定的基因有关,在环境因素(高盐、RAS活性过高、年龄等)下诱发。

继发性高血压有确定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和睡眠呼吸暂停等。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不少患者曾追问“那些人容易患高血压?”。研究表明,双亲患有高血压,钠摄取过量,过量的酒精摄入,肥胖和体重增加,身体活动不足,血脂异常,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质(如敌对态度和时间紧迫感/急躁)的人群以及抑郁症,维生素D缺乏等,这些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此类人群为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测量血压看似简单,然而也是一门学问,不正确的测量将导致错误的诊断和治疗。

测量血压前应避免憋尿、烟、酒、咖啡等,测坐位血压时应背考椅背,双腿不交叉,保持放松状态休息5分钟。血压的测量首选电子血压计,袖带的大小、位置以及松紧度都很重要,气囊应正对肱动脉搏动明显处,袖带下缘肘窝线上2cm,以能插进一指为宜。初次就诊的患者应测量双上臂血压,并以高侧为准。对于年龄≥65岁、患有糖尿病、体位变化时发生头晕或无力的患者,应常规在站立2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立位血压,如站立位时收缩压降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或者由于脑灌注不足出现头晕,则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它往往是晕厥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应注意变换体位时尽量缓慢。高血压的诊断需要间隔1-4周再次测量,两次收缩压均≥mmHg或舒张压≥90mmHg才能诊断为高血压。如果首次检测血压≥mmHg,可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另外,白大衣高血压需依据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加以确定。

发现高血压后应该怎么办?

不少患者在检出高血压后,自行购买“疗效显著”的降压药服用,短期内也确实可以改善症状,但经过我们前面对于高血压的介绍,可以断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在查出高血压后,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首先,需由医生进一步确诊高血压,查明病因,并对高血压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次,进行心、脑、肾相关方面的实验室检查,明确有无靶器官损害;再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制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后,要定期评估,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初诊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全身系统体检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终心血管危险因素、终末器官损伤的体征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证据。此外,除了测量血压,还需记录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腰围(我国腹型肥胖为腰围标准:男性90cm;女性85cm)。心、肺、腹外,还需检测眼底情况,外周动脉及神经系统等。对于初诊的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以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血压增高;(2)尿常规:蛋白尿提示有肾脏靶器官的损害,尿糖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值30mg/g更有利于肾脏损害的早期发现;(3)血钾: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4)血钙:以排除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甲旁亢;(5)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现后应积极治疗;(6)尿素、肌酐:反应肾功能的情况;(7)心电图:排除心脏靶器官损害。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吗?

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无异常心血管表现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I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6到12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变,遵循S-ABCDE原则:

减盐(Salt),钠盐的摄入量不超过2.4克/日,1克/日CVD降低30%;

限酒(Alcohol),男性25克/日,女性15克/日;

减重(BMI),应控制在22.5-25kg/m2;

戒烟(Cigar),告知戒烟有可能增加体重,建议所有吸烟者联合药物戒烟治疗-安非他酮(CHEP);

健康饮食(Diet),新鲜蔬菜-克/日、水果-克/日、全麦、低脂乳品等;

运动(Exercise),有氧运动,每周3-4次,平均40min。

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90mmHg的患者则应开始药物治疗。而对于高血压2期的患者,应在诊断后立刻开始药物治疗,通常联合应用2种药物,而不等待生活方式改变的效果。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开始治疗的阈值是/90mmHg,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90mmHg应考虑。

血压降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

1、对于没有并发症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降至/90mmHg为宜;

2、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应/80mmHg;

3、患者有大量蛋白尿(3g/d),血压应控制到/75mmHg;

4、糖尿病和冠心病应/80mmHg;

5、对于≥80岁的老年患者,控制在/90mmHg以下即可,切不要为了实现低于mmHg的目标收缩压而将舒张压降至低于65mmHg,提高脑卒中风险;

年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推荐,部分高危者收缩压降压目标≤mmHg,因为仅依据一项孤立研究SPRINT,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开始药物治疗后,应在6-8周内使其血压达标,并告诉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不经过医生允许停用药物有危险。因此,定期随访,严格遵循医师医嘱则尤为重要。

什么降压药效果最好?

很多患者经常会问,“什么降压药效果最好?”,这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误区,其实大量循证证实降压幅度比降压药物种类更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被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及其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降压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容量性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两大类,指南推荐的容量性降压药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冠心病、心衰等特定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仍做为一线用药。

只需要两步即可获取完整版视频:

第一步:长按识别







































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zztx/1448.html
热点排行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