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

时间:2016-11-23 10:03:57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英文名称:hypertension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临床表现

1、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2、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3、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4、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5、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检查

1、体格检查

(1)正确测量血压。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方可诊断高血压,而血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

(2)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

(3)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

(4)观察有无库欣病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

(5)全面的心肺检查。

(6)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

(2)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动态血压监测等。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80

正常高值

80~89

高血压

≥90

1级高血压(轻度)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极高危

有并发症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1、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为男性55岁,女性65岁〉。2、靶器官损害有:左心室肥厚;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μmol/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

(1)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

(2)伴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3)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

(4)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其清晨血压均应达标。

2、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并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降压药物治疗

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2)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3)治疗方案

1)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3)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4)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4)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

2)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预防

1、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2、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

3、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zztx/1907.html
热点排行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

形成高血压现象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高血压疾病通常会是哪些因……【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