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畏因——因为有知识有主见的人相信因果报应;
愚者畏果——因为无知无畏没有相信有果必有因;
关于健康医疗,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越是有经济保障的人,可能越注重前期的预防、保健、治疗,最终可能在健康上的花费更少;越是没有经济保障的人,越不注重身体的保养,最后在身体上花钱更多。许多人因病返贫就是走的这条路。
没有规划的生活,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话糙理不糙。
穷不是理由,不相信科学才是根本原因!
高血压、糖尿病不可怕,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错误对待才可怕!
扭转健康误区,比治疗疾病还重要!
当一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衰竭时你问他:
这么多年的糖尿病,你怎么就不治疗?他说,我没什么感觉呀,用不用药都差不多,谁知道糖尿病这么厉害!
我是农民,我不懂。我说,不是你不懂,而是你不信。既不相信高血压的危害,也不相信医生的话!
远离高血压、糖尿病危害从掌握知识开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但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今天,年10月8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以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为重点。高血压日你需要明白的问题
01血压会出现波动吗?
血压总是在波动中,每时每刻都不一样。
每个心动周期血压最高的那一点定义为收缩压,血压最低点定义为舒张压(图1)。
图1动脉内血压随心动周期波动曲线
24小时动态血压,白天血压高于晚上血压,凌晨和午后血压一般高于白天其他时段(图2)。
图2动态血压监测
活动中血压都升高,战场上只有血脉喷张才能有力杀敌啊。
四季里,夏季血压偏低,寒冷季节和气候多变血压升高。
老年人血压波动大。
门诊和家里血压不一样。
每次测量血压可能都不一样。
各种应激因素都会导致血压波动,如情绪、睡眠、疼痛、憋尿、疾病等。
一些药物影响血压,如解热镇痛药、治疗前列腺肥大的药物、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
还有些人患某种疾病,血压调节不灵了,血压波动太大,就像过山车,甚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多发系统萎缩、帕金森氏病、某些糖尿病患者。
02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03
如何测量血压?
首先买电子血压计,袖带缠在胳膊肘以上的那种。
电子血压计
时间:初始治疗一般早晚各测一次就行了,服药后血压稳定了,3、2天测一次或者想起来测一下就行。
很多朋友认为电子血压计不准,医院测量的不一样,实际上同一个血压计,不同时间、地点,测得的血压也都不一样。
不要拿着自己的血压计让医生作比对。
水银柱血压计
水银柱血压计是标准的血压测定方法,但使用电子血压计自己就可以完成,不受个人技术影响,有可能测量更加准确。
水银是重金属,可能蒸发和泄露污染环境,很少有国家在使用,医院也已经不再使用。
血压越测越高者建议少测血压。
血压测量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
1.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①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②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逐步被淘汰。 ③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④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⑤测血压时,至少测2次,间隔1~2分钟,若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压差别≤5mmHg,则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5mmHg,应再次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2.ABPM测量方法 目前临床上ABPM主要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单纯夜间高血压;观察异常的血压节律与变异;评估降压疗效、全时间段(包括清晨、睡眠期间)的血压控制。 ①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并定期校准。 ②通常白天每15~20分钟测量1次,晚上睡眠期间每30分钟测量1次。应确保整个24小时期间血压有效监测,每小时至少有1个血压读数;有效血压读数应达到总监测次数的80%以上,计算白天血压的读数≥20个,计算夜间血压的读数≥7个。 ③动态血压监测指标:24小时、白天(清醒活动)、夜间(睡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3.HBPM测量方法 HBPM由被测量者自我测量,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又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HBPM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①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②测量方案: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血压记录。 ④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04测量血压的误区有哪些?
美国心脏协会(AHA)曾经发表文章指出,血压测量的7大误区可能导致血压读数偏高,造成误诊。
1.膀胱充盈 测量血压时受测者膀胱充盈,即憋尿,可能导致血压读数约偏高10~15mmHg。在测量血压之前,应排空膀胱。2.坐姿不端正 测量血压时受测者坐姿不端正,包括懒散、背部或下肢缺乏支撑等情况,可能造成血压读数约偏高6~10mmHg。测血压时,需背靠椅背、双脚平放在地板或脚凳上。3.手臂悬空 测量血压时受测者手臂悬空,可能导致血压读数约偏高10mmHg。测量血压时,应将手臂平放在桌面上,使测量袖带水平与心脏平齐。4.袖带套在衣服上 测量血压时袖带套在受测者衣服上,可能造成血压读数约偏高5~50mmHg。测量血压时,最好能裸露手臂。5.袖带太小太紧 测量血压时袖带太小太紧,可能导致血压读数约偏高2~10mmHg。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6.翘腿 测量血压时受测者翘腿,可能使血压读数约偏高2~8mmHg。测量血压时不要翘腿,双脚平放支撑。7.讲话 测量血压时受测者问问题、回答问题、打电话等现象,可能造成血压读数约偏高10mmHg。测量血压时,注意不要说话,保持安静。05降压药能减量或停药吗?
肯定能减,也能停,关键什么情况下减停,怎么减,怎么停。
有位病友最近几天总感觉头晕晕的,没劲儿,收缩压最高也不过mmHg,吃着两种降压药,可她不敢减,更不敢停。
天气逐渐转暖了,连续几天血压低就该减药了,减了还低就再减,有些血压不太高的朋友,到了夏天真的可以停药观察。
有些重病吃不进、喝不进,有的又拉又吐的,血压低下来了,降压药也该减减了,情况好转了再根据血压加上来就行。
外伤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血压低了甚至都休克了,那肯定需要减停降压药了。
有个病叫做肺栓塞,其中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低血压甚至休克。
心肌梗死后血压很多都不高了,还低呢,这时候降压药怎么处理呢?是不是全都停了?还真不是,一般的降压药如钙拮抗剂(CCB)先停了,如果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继续使用,目的不再是降压,而是用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还有倍他受体阻滞剂(BB)也不是都停了,心肌梗死后没有禁忌都应该常规长期使用。
一些应激性或者一过性血压升高的患者,在诱因消除之后,血压又回到正常,肯定不需要长期吃降压药物,如很多手术前血压升高的患者。
有些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手术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服用降压药物。
紧急情况下如大出血后或者血压很低了,可以暂停降压药物,医院就诊。
06选用什么药物?
单就降压效果而言,每日一次口服的长效降压物,都可以一片顶一片的,没必要纠结于哪种药物。如果存在靶器官功能损害,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肾病,降压药物往往需要调整,首选ACEI或者ARB类药物,请遵医嘱执行。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也必须做相应调整。
至于国产药是否一样有效,作为医生不好评价,我家人就吃了一种国产的降压药。
价钱贵的药不能和好药划等号,每一类降压药物都各有千秋,用好了就是好药。
07降压药怎么调整?
大医院测,社区测,家里测,还有动态血压,那么多的测血压,看哪一个?
降压药物调整主要基于家庭自测血压,医院里,别的地方血压不代表你日常血压情况。
如果血压波动大,怀疑夜间血压高,可以考虑行动态血压监测。
长期服药,家庭血压控制很好,医院测量血压。
自己不量血压,医院量血压很危险。碰到很多病友在家里测血压不高,医院就高出个几十个mmHg,试想如果按照门诊血压调药,那家里血压会低到什么样啊!关键是一个月取药量一次血压,那平时血压高了还是低了,你怎么能知道,怎么能及时发现呢?
生气血压自然高,睡不好也一样,偶尔的血压升高别急着加药,尤其不要随便使用快速降压药。
连续几天血压高了就要增加药物,不高不低不动,连续几天血压低就该减药,几天不吃都不高,那就要停了。
08高血压需要休息么?
看情况,如果血压很高很难控制或者有合并症,或者已经出了心脑状况,肯定需要休息,甚至需要住院。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好了都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包括日常运动。坚持运动有利于降压,但应注意放松,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
09看病前一天和当天是不是可以停药?
不可以停药,平时怎么吃还怎么吃,这样医生才能知道你用药合适不合适。停药了血压肯定升高,医生也没有办法弄清楚你是血压控制不好,还是因为你停了药。
10血压高了就服药,血压不高就不吃,这样对么?
有的朋友先量血压,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这样肯定不对。高血压患者应该规律服药,血压不高不低说明你用药得当。血压正常减停药物血压一定会高起来,高了在吃药甚至增加药物血压又低了,这样折腾血压永远好不了。
11怕副作用、怕耐药,怎么办?
现在的降压药物都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都是优中选优的药物,不但降压效果肯定,不良反应也比较少见,但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不降压肯定不行,心、脑、肾、大小血管和眼底都会出问题,服药中细心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就诊就行。
向前走有风险,原地不动风险更大,你是走还是不走呢?
降压药物降压效果可能存在个体、种族差异,但长期服用没有耐药问题。
12长期服用某种降压药物副作用会增加,对么?
想象中似乎有道理,但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血压合适,没发现什么不良反应不要轻易换药。
还有朋友因为很年轻不敢吃药,那要吃到什么时候啊?其实越早服药控制好血压,越不容易出问题。
降压治疗的获益来自早发现,早治疗,持续有效控制。
高血压日,祝大家血压平稳,人生一帆风顺!
转自:肾病科普、心在线、医脉通心内频道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