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离你并不遥远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发病率高,是心脑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高血压人群致病原因及病情特点不同。高血压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管理和规范治疗。
降压理念:降压是硬道理,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获益最大。
高血压定义: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诊断标准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收缩压(SBP)≧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中国目前流行病学特点:“三高三低“: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主要并发症:1、脑出血,脑栓塞,是中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危害2.冠心病,心力衰竭3、慢性肾脏损害4.眼底视网膜损害
发病原因:遗传因素40%,环境因素60%,环境因素包括饮食(高钠低钾低钙食物,过量饮酒),吸烟,精神压力,肥胖等。
高血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
正确测量血压: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测量血压,诊室血压常作为高血压诊断和分级的依据。目前有手动的水银柱血压计和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中国指南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腕式血压计或手指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校准:电子血压计每半年应校准1次。
高血压分级:
危险分层:
非药物治疗: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
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90mmHg
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80mmHg
合并脑卒中</90mmHg
老年高血压</90mmHg,如能耐受</90mmHg
降压药物:主要分为五类: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②β-受体阻滞剂(BB)③钙通道阻滞剂(CCB)④噻嗪类利尿剂,即简称A、B、C、D。还有固定复方制剂,α阻滞剂(α),保钾利尿剂及中枢降压药。
降压策略
先用一种药物治疗,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若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加用第二种药物(ACEI/ARB/CCB/噻嗪类利尿剂),然后逐渐滴定至最大剂量以达到目标血压
先选用一种降压药物,在增加最大剂量前加用第二种药物,将这两种药物逐渐滴定至最大剂量以达到目标血压
起始治疗时即采用2种药物联合
用药方案
优先推荐:C+A,C+B,C+D,A+D
一般推荐:B+D,B+α,C+保钾利尿剂,D+保钾利尿剂
不推荐:A+A,A+B,B+中枢降压药
血压不达标调整方案
①先选用一种药物治疗,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若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加用第二种药物。
②先选用一种药物治疗,血压不达标时联合应用第二种药物。
③若基础血压≥/mmHg,或其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直接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中国指南不推荐对合并危险因素的血压正常高值这类人群进行药物干预。
注:文章以上主要内容来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生活习惯+规范化的治疗=高血压的可控可防预防并发症,健康又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