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你读懂了么

时间:2019-2-13 18:55:48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导读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对于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都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因为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部分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快速的正常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毛囊细胞、胃肠道细胞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血常规的“那些事”。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红细胞(RBC)

01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负责携带氧气随着血液运送到全身。

表一红细胞正常值

表二血红蛋白正常值

02

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参数

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d)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表三血细胞比容正常值

临床意义:

1)增大: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贫血或妊娠稀血症,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症,妊高症。

e)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用RDW/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法对贫血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血小板(PLT)

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也是最小的血细胞。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血小板过多会形成血栓,不易于血液流动。

01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L;

1)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L,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0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MPV正常参考值:9-13fl;

03

血小板宽度(PDW)

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正常参考值:10%-18%。

1)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2)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04

血小板压积(PCT)

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正常值一般是0.11-0.28%;临床上我们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

白细胞(WBC)

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卫作用。

表四白细胞正常值

血液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N)

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为0~00/mm3。

正常值在0.5-0.7(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的含量)。

2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值在0.~0.05(白细胞计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值在0~0.01(白细胞计数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的含量)。

1)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2)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

成人0.20~0.45,儿童0.3~0.56(白细胞计数中的淋巴细胞的含量)。

1)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

成人0.02~0.06,儿童0.02~0.08(白细胞计数中的单核细胞的含量)。

1)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

2)减少:无临床意义。

对于服用维康达后发生血液学毒性,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处理措施见维康达安全用药攻略之四,维康达安全用药攻略之五。

粒粒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zl/1014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