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血压,中医来教您

时间:2020-10-15 20:37:17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原因,因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故亦称多原因性高血压,其发生原因比较简单而清楚。

病因

高血压的病因不明,而且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一般与遗传因素、年龄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西医治疗药物有:1、利尿剂

2、β-受体阻滞剂

3、钙通道阻滞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医院中医科么明玉主任带来“高血压的中医预防”知识讲座,直观的让大家从中医辩证的角度认识高血压,治疗高血压,预防高血压。请欣赏: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情志失调

情志指喜怒忧思悲等情中情志的变化,长久持续的情志刺激可以使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导致高血压发病。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饮食不节

正确的做法,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中医学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过度的劳和逸

过度的劳和逸,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所失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就会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就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先天禀赋不足

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中医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

高血压与脏腑的关系

肾脏: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主要是肾精不足,对头脑不能营养了——眩晕。肾开窍于耳——肾脏虚——耳鸣/耳聋。

肝脏: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眩晕、急躁易怒、口周或舌或肢体麻木。肝火上炎——头痛口苦、面红目赤,最为多见。

脾脏: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脾胃虚弱,出现肢体困倦、手脚无力。

中医辨证论治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最多见病人面红火气大——阳热证。

病根阴虚:脑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脉弦。

治法:滋阴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

眼睛干涩,加上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上酸枣仁、石菖蒲等养心安神的药。

?肝肾阴虚型

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杞菊地黄汤

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多,加知母、黄柏,肾阴虚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都行。

?痰湿中阻型

此型常见于肥胖、血糖高、血脂高的高血压病人,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平肝健脾,化痰去浊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若还夹杂一些热像可以加黄连、菊花、夏枯草。

?瘀血阻络型

主要包含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并心脏病的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痛为刺痛痛处固定,还有心慌心悸、四肢发麻、口舌青紫、舌暗或有紫色,脉细涩,或有早搏。

治法:活血化瘀为主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葛根地龙、丹参片、银杏叶片等

高血压病预防重于治疗

著名维多利亚宣言中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高血压的中药茶饮

?绿茶:绿茶是茶里最好的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茶多酚能发挥有效的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另一个好处是调节情绪。

?菊花茶:苏杭一代产的大白菊和小白菊是好的。每次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决明子茶: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每日数次,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的效果。

?莲子心茶:用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虽其味甚苦,却有极好的降压调脂功效。

降压的食物

蔬菜:芹菜、豆腐、洋葱、海带、黑木耳、胡萝卜、绿豆、黄花菜、荠菜、菠菜、茭白、芦笋、萝卜

水果:苹果、香蕉、荸荠、山楂、桔子、西瓜、梨

按摩保健

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新,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此外还有擦腰背、点血压点等法。如擦腰背是用两手握拳,用力上下按摩腰背部位,每次3-5分钟,具有补肾强腰,疏通经脉,降低血压的作用。血压点在第六颈椎两侧,点血按压可以通经活络,降低血压。

洗脚敷药

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按揉脚心涌泉穴,揉搓脚趾,洗后用药粉(牛膝30g、吴茱萸5g其为细末,分10次外用)醋调后以胶布外敷于足心,第二天早晨除去。洗脚敷药具有补肝肾、平肝阳、引火归原的作用,对高血压有效。

END

供稿:医院中医科

唐山市医院

医院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zl/112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