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颈后路全

时间:2017-10-26 15:27:12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本文作医院麻醉科-刘伟平郭向阳*,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3期上。

摘要

氟骨症是一种慢性侵袭性全身性骨病,由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氟中毒并累及骨组织所致。氟具有累积毒性,可影响骨组织的吸收和分解。饮用水中和食物中氟含量高是氟骨症的常见病因。氟化物可使韧带骨化,导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及神经根。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出现颈椎严重活动受限,此时困难气道可能性极大。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可用于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对于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气道评估及预案选择尤为重要。麻醉管理时应注意麻醉诱导方案选择,术中应注意脊髓功能保护及血液保护。术后应严密监测脊髓功能及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并谨慎评估气管拔管指征。

1.病例介绍

1.1病史

患者女,54岁,身高cm,体重50kg,主因“颈部僵直10年余,四肢麻木、无力3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颈部僵直,外院确诊为“氟骨症”。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二便正常,外院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骨科门诊以“脊髓型颈椎病、氟骨症”收入院。

患者蒙古族,长期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脑血管病、精神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1.2体格检查

呼吸频率20次/min,脉搏78次/min,无创袖带血压/80mmHg(1mmHg=0.kPa),患者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心肺腹基本正常。颈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均为0°,C3~C6棘突间、肩胛区压痛,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亢进,双上肢肌群肌力Ⅲ级,双下肢肌群肌力Ⅲ级,双侧腹壁反射减弱,双侧Hoffmann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阳性。

1.3气道评估

全口可摘义齿,颈椎各方向活动度0°,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张口度3cm,甲颏距离5cm,颞颌关节活动度良好。

1.4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Hb)g/L,血细胞比容(Hct)0.,血小板(PLT)×/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19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5U/L,白蛋白(ALB)36.4g/L。肾功能:肌酐(Cr)66μmol/L,尿钙(Ca)2.32mmol/L,尿磷(P)1.1m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2.3s,纤维蛋白原含量(FIB)2.74g/L,凝血酶原活动度(AT)75%,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7。血气分析(吸空气):氧分压(PO2)90mmHg(1mmHg=0.kPa),二氧化碳分压(PCO2)44mmHg,氧饱和度(SatO2)98%。心电图: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心内结构大致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5%。颈部正侧伸屈位X线摄影检查:颈椎曲度变直,伸屈活动受限,C2~C7椎体可见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骨化,诸骨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密度不均匀,以颅骨及颈椎为著。颈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颈椎椎体及钩突关节、椎小关节骨质明显增生、硬化,椎旁韧带广泛骨化,C2~T2水平后纵韧带骨化,硬膜囊及颈髓受压,椎管继发性狭窄。颈椎磁共振成像(MRI):除上述表现外,还提示颈胸段多个层面黄韧带肥厚,硬膜囊及颈髓受压,C3~C5水平颈髓信号略增高。

1.5入院诊断

诊断为:①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②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本例患者系中年女性,否认内科慢性病病史,氟骨症多年,颈椎骨质明显增生硬化,韧带骨化明显,活动度差,困难气道可能性极大。

手术方式为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预计手术时间3h,手术体位为俯卧位。

围术期可能发生的风险:困难气道、失血性休克、脊髓损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术后拔管困难等。

2.1.2术前评估分析

2.1.2.1术前准备

为完善术前评估,除现有检查外,还应对患者行肺功能检查。患者无内科慢性病史,术前颈髓因颈椎管狭窄受压明显,可能累及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问题出现,可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评估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等基础情况,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提供对比。患者术前Hb为g/L,属于轻度贫血状态,手术方式为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大,术前应充分备血,术中应使用自体血液回输。

2.1.2.2气道评估

患者气道评估为术前评估的核心问题,体格检查中气道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项[1]: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张口度、甲颏距离、颞颌关节活动度、头颈部活动度及喉镜显露Cormack-Lehane分级,术前可评估前五项内容。气道检查结果: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可见软腭),张口度3cm(大于患者两横指),甲颏距离5cm(大于患者3横指),颞颌关节活动度良好(上下门齿可对齐),头颈部活动度差(各方向运动幅度0°)。年龄大于55岁、打鼾病史、蓄络腮胡、无牙及肥胖[体质指数(BMI)26kg/m2)]是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maskventilation,DMV)的五项独立危险因素[2],另外,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下颌前伸能力受限及甲颏距离过短等也是DMV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例患者存在无牙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级两项危险因素,提示DMV可能性大。

2.1.2.3心肺功能评估

可通过临床症状、运动耐量、Crackels评分、Benack评分、MET评价、LVEF、Killip法、六分钟步行试验及脑钠肽(BNP)浓度等方法进行心功能评估[3]。患者既往否认内科慢性病史,无心血管疾病病史,术前脊髓型颈椎病导致四肢肌力减弱,平时活动受限,多数心功能评估方法无法实施,故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内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心功能Ⅰ级。

围术期呼吸功能是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术前肺功能状况直接影响麻醉诱导方法及术中呼吸功能调控,术后肺功能变化影响气管拔管与脊髓功能评估。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配合欠佳,故无法评估其肺功能。术前血气分析未见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提示患者呼吸功能良好。

2.1.3术前沟通

患者为少数民族,仅会蒙古语,术前直接沟通受限,需要家属进行翻译。考虑患者困难气道可能性大,术前拟定为清醒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甚至气管切开可能,需患者配合。手术本身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脊髓受损、术后拔管延迟及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术前应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交流,交代可能出现的围术期问题及解决、抢救方案,尤其交代麻醉诱导期可能出现的患者不适及术后患者恢复问题。

2.2术中管理

2.2.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患者入室后行常规监测:血压(BP)/82mmHg,心率(HR)77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8%,开放下肢16G静脉通路,静脉推注东莨菪碱0.3mg、地塞米松5mg,行右侧桡动脉置管实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

2.2.1.1麻醉诱导

2.2.1.2麻醉维持

2.2.1.3术中可能事件及管理

2.2.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2.2.2.1气道建立分析

2.2.2.2术中脊髓功能保护

2.2.2.3术中血液保护

2.2.3术中麻醉管理实践总结

2.3术后管理

2.3.1实际术后管理

2.3.2术后管理分析

2.3.3本例患者术后管理实践总结

(以上内容略,详见全文)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zl/85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