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高血压是人类最长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者的90%以上;在不足10%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除了详细寻问患者病史外,还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做一些辅助检查,其目的是查明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
ESH/ESC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出:“所有高血压人群均应进行简单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
2、致病机理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是一个相连的作用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对血容量和外周阻力的控制,调节人体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当血压降低时,肾脏开始分泌肾素,肾素可以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并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作为效应分子刺激醛固酮的释放,醛固酮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能引起血压增高,导致高血压。所以检测RAAS指标对高血压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
机体应激时,通过HPA轴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后者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释放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又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释放肽类激素,以达到自稳作用。HPA轴的紊乱会导致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肾上腺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检测HPA轴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意义
(一)ACTH检测的临床意义
鉴别皮质醇增多症,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状态鉴别皮质醇增多症,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状态
①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血皮质醇增高,而血ACTH水平极低;
②垂体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ACTH常轻度升高;
③异位ACTH综合征:ACTH含量明显增高,见于恶性肿瘤;
④还可作为异位ACTH肿瘤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病情转归以及复发的指标。
鉴别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①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ACTH含量增高;
②下丘脑或腺垂体功能减低所致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则ACTH含量下降。
(二)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皮质醇增高见于:
①妊娠、口服雌激素或避孕药者可因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加而至皮质醇增高。
②功能性肾上腺疾病、库欣综合征患者,血皮质醇明显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下午和晚上无明显降低。
③以为ACTH肿瘤患者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时,血皮质醇升高。
④各种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寒冷,心肌梗塞可暂时升高。
皮质醇降低见于:
①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如阿狄森病、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切除。
②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
检测皮质醇,可以直接检测肾上腺的功能状态,同时可以间接观察垂体的功能状态。
(三)肾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应用于诊断由于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或肾血管性高血压,大约10%的成年人存在高血压的症状,肾动脉狭窄是一部分高血压病人的主要病因。
②帮助临床医生决定是否进行肾血管的影像学研究。
③对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能够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信息。
对于一些肾上腺功能低下并采用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的病人,当治疗效果充足时,肾素水平正常,当治疗效果不足时,肾素水平过高。
(四)血浆AⅡ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浆AⅡ水平升高常见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容量的减少(如出血、肾上腺功能低下、利尿剂治疗)、单侧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血浆AⅡ水平降低,常见于:
原发性高血压低肾素型、血容量的增加(高盐饮食、类固醇治疗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17-α羟化酶缺乏症、糖尿病等。
(五)醛固酮检测的临床意义:
醛固酮的临床增高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生理情况下醛固酮增多:低盐饮食、大量钠离子丢失、钾摄入过多可致醛固酮分泌增加;妇女月经的黄体期,妊娠后期可见醛固酮增高;体位改变,立位时升高,卧位时降低,故测定醛固酮时要固定采血方式。
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醛固酮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醛固酮的异位肿瘤等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
③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水性肝硬化、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瘤和利尿剂使用等。其特时是血浆肾素活性升高,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低血钾等。
④长期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类药物,可促进醛固酮分泌。
醛固酮的临床降低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病。
②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甘草和肝素等以及过多输入盐水等情况可抑制醛固酮分泌。
③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
醛固酮的临床降低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病。
②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可乐宁、甘草和肝素等以及过多输入盐水等情况可抑制醛固酮分泌。
③选择性醛固酮减少症、先天性原发性醛固酮减少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