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kuaixun/83934.html
有句话说“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身处有异味的环境中,刚开始可能感觉味道难闻不适,时间长了对异味适应了便似乎闻不到了,高血压就与此类似,这个举例可能不太恰当,但很能说明问题。
因为高血压不会突然发生,有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会不断适应慢慢升高的血压,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如果没有专门测量血压常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生了高血压,
但没有症状表现的高血压不等于对身体没有损害,初期的血管对升高的血压尚有一定的承受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的弹性就会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受损”,这就是常说的血管硬化,硬化的血管容易产生小的“破损”,大量的脂肪从破损处进入血管壁沉积下来,进而引起炎性反应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病理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发生了。
众所周知,血管遍布全身,不仅承担着运送氧与营养的重任,心脑等脏器因为血管病变不能获得足量的氧与营养,甚至因为血管堵塞破裂而失去氧与营养供给,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病便发生了;而有些器官比如眼睛的视网膜、肾脏过滤血液的肾小球等主要由微小血管构成,血管一旦发生病变,便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失明、尿毒症、肾衰竭等就会发生。
如此等等都是高血压长期存在的后果,也充分说明对高血压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及时将高血压控制达标极为重要,绝不能以没有症状表现而对高血压置之不理。临床上经常见到不少人血压已经超过了/mmHg的二级高血压标准,因为身体耐受没有明显不适而不理不管,最终导致轻者致残重者致命的病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研究发现: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存在记忆效应,简单地说就是高血压早期对身体的损害,即使在之后控制了高血压,早期造成的损害也不能完全消除,相当于埋下了病根,所以对于高血压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基本原则是:
成年后每年都应当测量1-2次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正常血压是小于/80mmHg,超过这个血压后应当加强血管监测频率,每3个月检测一次。
明确存在高血压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在4-6周内将血压控制达标,生活方式干预与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两大措施,在高血压控制中同等重要,各起50%的作用。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