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穿刺后接上液体,输液渗出后拔针重打,血透患者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看似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如果操作不到位,真的会引发一起起「血案」。
以下案例,由丁香园站友分享。
案例1:肝素帽脱落,床单上流了一滩血水小鹿***4:记得有一天从急诊科转了一个多发伤病人来病区,其他护士接的,病人放在抢救室。病人按铃,我在病房门口一看发现点滴打完了,本想去治疗室拿液体更换,转念一想还是去看看留置针走得怎么样。
走近床旁一看,不得了!留置针肝素帽接口脱落,床单上都是一滩血水。吓得我赶紧关掉留置针,处置好后更换了补液,再来更换床单。
换床单时由于太着急,让患者翻身,竟然忘记患者还留了导尿管,未解开捆绑的尿袋,结果病人翻身太快把尿管和尿袋的接口给扯开了。
当时好担心病人尿道会损伤,惴惴不安了好久,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
反思与提醒: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没做到位差点就出大事。
在此提醒临床护士,留置针穿刺完毕,接上液体时务必再把肝素帽/输液接头与留置针接头处旋紧,防止肝素帽脱落。
特别是那种Y型留置针,其中一端是自带的白色端帽容易脱落,如有必要建议另外换上一个肝素帽旋紧。另外,在输液期间要加强巡视,并严格交接班。
案例2:拔管后按压时间不够,目测失血ml来一支**素:读研究生期间值班,ICU一个主动脉夹层撕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计划转出ICU,要拔出股静脉透析置管。我去拔的,拔了后按压了6分钟左右,揭开纱布看没有出血了就用敷贴贴住去忙其他事情了。
不久,带教老师突然喊我名字让我去床旁看看。吓我一跳!全是血,赶紧按压,加压包扎,当时目测患者失血可能有ml。
下午复查血常规,病人血红蛋白掉了20g/L,幸亏发现及时。
反思与提醒:
透析病人治疗结束拔针后的按压技巧至关重要,包括压迫点是否准确,压迫力度大小,压迫时间是否合适等。
文献报道,治疗结束拔针后,用自制的双层纱布折迭卷曲长约3cm,直径约1.5cm圆柱状沙柱压迫,并用弹力止血带或绷带加压包扎2~4h。
或手指充分压迫止血20分钟后加压包扎回病房,继续压迫4~6h。病人在短时间内穿刺侧肢体不宜屈曲受压、用力等。
加压包扎期间密切观察包扎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疼痛、局部硬结等皮下血肿情况,发现皮下血肿应立即采取措施。
案例3:输液渗出拔针重打,手背出现大片瘀斑该案例分享自朋友圈,也是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的案例。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局部肿胀,拔除后重新穿刺。由于肿的部位是在手背,后来选择在前臂部位穿刺。
可能是压迫时间不够,导致用压脉带捆扎时手背穿刺点渗血,致皮下大片瘀斑。
从上图中可见,皮下淤血处贴敷了水胶体敷料。那么,贴了这种水胶体敷料后是否还需要冷敷呢?水胶体贴敷以后是否对皮下渗血有效?
可想而知,不仅仅病人痛苦,护士自己也很担心。
反思与改进:
1.拔针后皮下淤血形成的原因有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松弛、感觉障碍等自身原因及以护理人员操作原因。
该案例的主要原因是由护士操作不当所致,临床护士应充分认识到穿刺技术、按压时间、按压位置等是导致皮下淤血的重要因素。
2.针对拔针后重新穿刺致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预防措施:首先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时间要到位;另外,如有可能重新穿刺时尽量选择另一侧肢体;实在要在同一侧肢体穿刺,要请家属或助手按压原有穿刺点。
知识链接:水胶体用于皮下淤血的疗效观察1.水胶体敷料有利于加速淤血消退速度。
研究显示,采用用水胶体敷料与50%硫酸镁溶液湿敷进行对比,观察组瘀血平均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尤其是在使用的初始阶段,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
处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疼痛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观察组皮下淤血的消退速度较快,故疼痛感下降的速度也较快。
2.水胶体外敷患者依从性好。
使用水胶体敷贴进行外敷时,敷贴覆盖于发生皮下淤血的皮肤部位,并与皮肤充分接触,患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因此患者满意度较高,依从性较好。
同时水胶体敷料为半透明敷贴,便于使用时观察患者治疗部位的血管及皮肤的生长情况,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
话题讨论:皮下淤血,如何进行冷热敷?皮下淤血形成后,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处理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皮下淤血24h内给予冷毛巾湿敷,每5分钟更换一次。如24h后则给予热毛巾湿敷,每5分钟更换一次,并要注意控制温度以防烫伤。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产生继发效应,因为当机体用冷和热超过一定时间,则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此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冷、热治疗应该有适当的时间,以20~30min为宜。如需反复处理使用,中间必须给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让组织复原。
参考文献
1.程铭,张琳,等.水胶体敷贴对静脉输液外渗致皮下淤血的效果观察.上海护理,第3期.
来源:护理时间
雪仔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