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血压大家都不陌生,不需要抽血、不需要做B超,测个血压就可以诊断了,可是相对其他疾病却又是最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其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和冠心病,招招毙命。
最近发布了好几个有关高血压的重磅消息,再一次刷新了公众对于高血压的认识,让我们给你梳理梳理咱们普通老百姓应该了解的要点:
1、35~75岁的中国成年人中,近一半患有高血压(44.7%),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正在接受治疗,少于十二分之一的人血压得到控制(根据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万中国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重新定义为≥/80mmHg,而之前包括中国一直是以/90mmHg为诊断界限。新定义将增加约14%的高血压诊断人数(根据年11月14日最新发布的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指南)。
3、新指南指出,成人高血压患者中约13%~17%属于顽固性高血压,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与死亡的风险增高20-60%。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首先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并了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多看似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实际上并未长期坚持合理治疗或未坚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例如限盐、减轻体重等)而导致血压控制不佳。排除上述因素之后,应重新检讨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如果你看了上面几条觉得还是一头雾水,下面我们说说重点:
35岁以后我们每两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得高血压,按照新标准十个人里面有六个都会得高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者其他危险因素,这个概率会更高,得高血压的年龄会更早。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血压都控制得不好,一大半是因为压根没有治疗(或许不知道,或许不重视),接受治疗的人当中又有一大半实际上并未长期坚持合理治疗(只吃一种降压药,不按时、不坚持服药,不调整生活方式)。但还有一部分特殊的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需要被鉴别出来,接受特殊治疗。也就是说,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且坚持合理的非药物与药物治疗,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干货来了:
高血压是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疾病,首先从观念上就要排除“高血压和我没关系”的想法,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健康人要从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开始,首先评估高血压风险,继而进行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改善,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其实/80mmHg以下才是正常血压值),首先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REO-CVD“三高”遗传筛查),随后制定并严格执行治疗方案。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中国的高血压也有中国特色,75%都属于H型高血压,这是一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10umm/L)的高血压,其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普通高血压高出5倍。
总之,只要我们对高血压重视起来,坚持合理治疗和坚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并且利用好基因检测这把利器,管理好我们的血压就不是难事。
REO-CVD“三高”遗传筛查
多数“三高”由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亦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甚至逆转。但仍有一部分属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常早发于平均患病年龄,病情进展快并且症状较重,如不及时有效干预预后较差。基因检测,是唯一特异性诊断遗传病病因的检测方法。REO-CVD“三高”遗传筛查,使用基因组目标区域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个基因,涉及先天性血脂异常、继发型高血压、单基因糖尿病、单基因肥胖相关的超过53种疾病。对于已出现临床症状的受检者,明确病因有助于对症治疗,帮助进行家庭风险管理,对于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缺陷基因携带者,采取适当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危害。
北京燕未园基因,服务您的健康生活!
全国统一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