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已给我国造成了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估计患病人数已达3.3亿,防治形势严峻。有效的高血压疾病管理是预防严重心脑肾血管等并发症的关键,世界各国均积极制定对策,探讨最佳的管理模式。
1中国建立高血压科的现状
以往全医院独立设置了高血压专科病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上海、北京、新疆、河南、医院都相继成立了高血压科,使高血压开始从学科角度发展。医院医院纷纷建立了独立的高血压科,年3月29-31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年会上公布了《中国高血压专业及医师现状调查报告》,该调查自年3月开始,年6月完成。医院(70%医院)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有家,医院比例仅占29%,开设高医院中67%设置了高血压病房。医院尚为数不多,河南省目前仅有3医院独立设置了高血压专科病房。
2医院独立设置高血压科的意义
中国的医院服务人口多在数百万甚至千余万,面对着庞大的高血压人群,担负着异常艰巨的防治任务。以往我国高血压的诊治主要由心血管内科负责,但除了重点从事高血压诊治的医师外,绝大多数心内科医师疲于应付日益繁重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医疗任务,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研究高血压,疏于对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健康宣教也做得远远不够。因此,除继续重视并抓好高血压三级防治网络,加强基层及社区高血压防治力量外,医院独立设置高血压科、建立高血压专科病房,组建一支专业诊治队伍,解决需要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问题,使其达到较高的水平,成为区域内名副其实的高血压诊治中心,从而带动当地高血压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独立设置高血压科,建立高血压专科病房,能够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健康宣教提供更好的平台,使提高高血压控制三率得到一定的保障。
3医院独立设置的高血压专科所取得的成就
实施高血压专病管理已成为系统和规范高血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式。我国各地高血压专科的成立完善了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筛查方案,部分地区建立了专科配套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使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高血压专科的建立促进了我国高血压专科医师、护士高血压诊治技能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医院及地区规范高血压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评估,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肾与血管疾病的综合诊治、个体化治疗,对患者的系统随诊和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一些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手术或介入治愈,继发性高血压的筛选与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医院对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医院高血压科对诊断明确的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分析显示,继发性高血压占14%~33.5%,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肾实质性高血压成为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
4我院独立设置高血压科、建立高血压专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
医院,开放床位张,服务人口万。年独立设置高血压科,现开设病床30张,设置有高血压门诊及功能检查室。利用本院的64排螺旋CT医院的实验室检查条件,积极开展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周围动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统计显示,年1月~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例,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例(占87.6%),继发性高血压例(占19.7%)。与医院医院高血压科相似,住院患者中检出的继发性高血压占有较高的比例,以往认为较少见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23.4%)、肾血管性高血压(占16.5%)检出率显著提高,还确诊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及17α-羟化酶缺乏症各1例,确诊主动脉夹层7例,开展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支架植入术13例。同时深入各县市区举办高血压防治讲座,普及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发挥着区域性高血压中心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当地高血压诊治水平的提高。
5高血压科的业务范围与任务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高血压科分设或部分分设有:高血压病房、高血压专科门诊、功能检查室(动态血压监测、大动脉功能检测等)、高血压实验室(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多项激素水平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高血压研究室(主要从事高血压与相关血管疾病、高血压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及发病机制包括生理、病理、药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及高血压临床药物等方面的研究)。
高血压科应开展的业务主要是:(1)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完善检查、危险分层、健康宣教、个体化用药指导、治疗及定期随访等;
(2)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3)高血压急重症的抢救;(4)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断;(5)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6)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疾病的筛查、诊断与介入治疗。
为保证医疗质量,高血压科应规范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流程,建立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筛查方案,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对管理后的临床效果评价,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建立临床数据库,实现当地高血压专业化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开展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6今后应做的工作
我国高血压专科发展与国际高血压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血压专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特别是医院普遍没有独立设置高血压科。高血压专科的工作目标多集中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上,未能形成在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学会的监督指导下实现防治的有效运作,如高血压住院患者临床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继发性高血压筛选与诊断的规范化方案等。
可喜的是,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开展了全国高血压专业和高血压执业医师现状调查为尽快推进高血压专科设置奠定了一定基础。已经启动实施的“中国高血压教育及管理计划(-年)”将有助于高血压专业学科建立,促进高血压专业学科发展。在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会及专科医师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高血压诊疗科目的独立登记注册,推动高血压专科的独立设置。
要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科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高效运行,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高血压科在所在区域内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高血压的诊治临床路径,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提高我国高血压专科发展质量。
目前,欧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有多家被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授予的优秀高血压中心(ESHHypertensionExcellenceCentre),我国也应该积极推动中国优秀高血压中心的认证,而从促进高血压科的独立设置和发展。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