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时间:2022-3-5 18:29:37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高血压是全球也是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高血压的治疗贯穿一生。而在这漫长的血压控制、达标过程中,总有一些患者基于认识误区,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疗效和预后。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人们已经不陌生,大多数时候人们把它当成“老年病”,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基本都会出现。

但什么才是高血压?是测了1次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吗?高血压是前后两个血压数值都会高吗?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明确一下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拆解一下定义,便可获得高血压的几个特点:

1.收缩压(俗称高压)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升高均属于高血压;

2.需血压持续升高才能诊断;

3.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造成多个人体重要脏器损伤。

为了诊断高血压,需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在诊室安静状态下完成2-3次的标准血压测量,如果平均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

其实高血压从来都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疾病。

遗传

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人群中至少20~40%的高血压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父母有高血压的病史会导致后代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上升,但并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出现高血压。年龄同样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出现高血压的几率也会明显上升。

环境

遗传背景和年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要预防高血压,重点在于控制环境因素上,也即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等因素。

一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高75%;

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倍;

而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可使收缩压下降3.31mmHg,舒张压下降2.04mmHg。

据~年全国调查显示: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青年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与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密不可分。

出现了高血压怎么办?

很多血压已经明显升高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因此按时规律的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血压升高很有帮助。

一旦经规范的诊室血压测量首次诊断高血压,需完善以下方面的筛查:

1、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检查

包括排查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检查、可导致血压升高的不良生活方式病史的采集、亲属高血压病史的采集等。

2、针对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分级

可根据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进行分级。

3、针对高血压常见靶器官损害的检查

针对高血压常见靶器官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心、脑、眼、肾等高血压易损器官进行结构及功能方面的评估。

这几个方面的检查既可以在门诊完成,也可以考虑住院进一步完善。这其中涉及的检查种类较多且复杂,由心血管专科医生为您保驾护航。

如何制定降压方案?

降压方案主要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使用长期降压药物。

生活方式的干预

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BMI24)、戒烟限酒、增加中等强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具体措施的标准要求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自身年龄、饮食运动习惯等个体化进行要求及管理。

口服降压药物

另一个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的方法是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需根据人群类型、合并症来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药物剂型方面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对血压≥/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把关,而坚持长期服药更为重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可能造成血压的剧烈波动。如果不能坚持服药,可考虑进行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协助控制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症状之一,原发病治愈后血压随之下降或恢复正常。

除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危害以外,伴随的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衡、低氧血症等可导致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损害,危害程度更大,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fby/1354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