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采访者和审核者,我想把这篇原刊于丁香医生的文章,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酸酸甜甜的水果,是很多人的挚爱。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能不能吃?怎么吃?吃多少?——自从被医生要求“控糖”开始,就成了每天的纠结。
一部分朋友,干脆就放弃了自己对水果的享有权。为了不让血糖跌宕起伏,忍字心头一把刀!一边用黄瓜西红柿安慰自己那颗对水果充满渴求的心,一边安慰自己:俺这吃的,也是果实,还不长肉,多健康!
吃个水果,怎么就这么难!
没关系,今天这篇,就来告诉大家:得了糖尿病,如何吃水果(文末有水果榜单和吃饭,千万别错过哦~)。
读完要记得分享给相亲相爱家庭群哦~全家一起学习,确保吃对吃好吃开心!
首先,要解决两个大家很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水果糖多,糖尿病人最好别吃控血糖是漫长的事情,如果天天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生活会少很多乐趣,所谓的健康饮食也很难坚持。
先给大家一颗定心丸: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而且建议吃。
年新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第一条原则中明确提到:食物多样是基础,每天的应季水果,是均衡饮食的一部分[1]。
图片来源:指南截图
新鲜的水果中确实有糖,但还有丰富的健康有益成分,例如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钾、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多酚等植物活性物。
这些成分和糖正负相加后,整体来说: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吃新鲜水果都对长期控糖有利。
年新发表的一篇文章,对19篇水果与糖尿病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合理吃水果,与降低空腹血糖相关[2]。
健康(糖耐量正常)的人,每天吃新鲜水果,也可能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3]。
误区二:越甜的水果糖越多,不能吃传统概念里,水果含糖量和「甜不甜」有关,越甜的越不能吃,只剩一些比较酸或没啥味道的……不仅吃着没滋没味,还可能踩坑(例如火龙果,不甜,但糖不低)。
听说过升糖指数(GI)的朋友可选种类就多一些,苹果、草莓、桃子等都能解解馋,但西瓜、菠萝等中高GI的水果,还是一口也不敢碰。
实际上,这两个方法都有点片面。
比如「控糖到底能不能吃西瓜」,就是让很多人疑惑的真实问题:
西瓜很甜,尝着就很有负担;
实际含糖量比苹果还低,克中只有8克左右碳水;
GI高达70+,算得上是水果GI排行榜中最高的。
图片来源:网络
吃个水果,能不能更简单一点?
能!
学会这三步控糖也能安心吃水果对于控糖人群,没有「绝对一口都不能吃」的水果,关键在于要吃对方法。
第一步:选什么品种?看血糖负荷
血糖负荷(GL)是综合了食物的升糖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指标,比GI能更加客观充分的反应某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GL=食物的GI??该食物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认为:
≤10为低血糖负荷
11~19为中血糖负荷
≥20为高血糖负荷
推荐优先选择低GL的水果,中高GL的水果,就一定要注意控制量,再少吃一点。
提醒大家一下,水果加工成水果干或水果罐头后,GI可能变化不大,但GL可能飙升。
水果,尽量还是吃新鲜的哦。
第二步:吃多少合适?学会替换更灵活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对于吃水果的时间和量都要注意,建议放在两餐之间的点心时间,每天克左右。
但生活总是有各种意外和疑问:
一不小心贪嘴,水果吃多了;不想加餐吃,就想餐后吃,又担心碳水过多了;草莓GL低,是不是能多吃点?榴莲含糖量特别高,吃几口才不会超?
掌握食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法,让每天的饮食选择更灵活,好坚持。
首先,为了控制总热量和总碳水摄入不超量,我们以「90千卡一份」作为标准,计算出各种食物「一份」能吃多少。
同样是90千卡,不同水果一份的量,还是差异挺大的。
然后,确定好自己各类食物能吃多少份,就可以开始换啦。
水果与水果作为同类食物,可以灵活换。
例如,每天吃1份水果,那可以:
今天吃西瓜,1份可以吃克;
明天吃苹果,1份能吃克;
早上吃0.5份柚子克,下午吃0.5份葡萄88克……
总之,每天总量不超过1份,哪怕糖很多的榴莲,也能吃一点解解馋。
偶尔不小心水果吃多了,也不用慌,可以少吃点主食来换一下。
90千卡不同主食重量:
*数据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换算;
例如餐后想多吃一份西瓜,那今天这顿的米饭就要少吃78克(一份)。
但要注意,水果和主食只能偶尔换换,不能天天用水果替代主食。
偶尔水果吃多了少吃点主食,能保障一天的碳水化合物不超标。但水果和主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有很大不同,经常用水果替换主食,饮食就不均衡了,反而不利于长期控糖。
掌握了前面这两步,控糖的朋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啦。
但生活中,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明明很注意了,为啥血糖还是飙高了啊?
第三步:吃了不放心?监测血糖很重要
老糖友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的食物,小区的老张吃了血糖平平稳稳,自己吃了血糖却嗖嗖飙升……
每个人的代谢和食物反应,真的各不一样。
无论是GI,还是GL,又或者是热量表、含糖表,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测试数据参考。具体怎么样,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图片来源:网友
同样是榴莲,有人欢喜有人忧
医生通常会提醒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人群,要养成监测血糖的习惯。监测不仅是为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也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代谢特点,发现自己对哪些食物比较敏感(怕疼怕忘怕麻烦的朋友,可以试试24小时动态血糖仪)。
自己吃了血糖嗖嗖升的水果,哪怕是低GI、低GL,下次也要少吃点;自己吃了血糖比较稳的,偶尔贪嘴多吃几口也不慌。
理论方法+个人实践,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吃水果方案,控糖人也可以放心享受甜甜的水果。
快把文章分享给需要的家人朋友,一起健康吃水果吧
最后唠两句
随着自己和父母家人年龄增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开始找上门来。
让人难受的常常不是这些疾病本身,而是为了控制疾病要改变很多生活习惯。要记得吃药,要改变饮食,要坚持运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么坚持不了,要么活得像个苦行僧,日子过得好没意思。
其实,慢病饮食不是简单无趣的「这不能吃,那不敢吃」,而是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了解,根据习惯、喜好、身体反应做调整,在美食和健康中找到平衡,才可以与食物和平共处。
慢病管理是个长期的事儿,吃得幸福,才能更好地坚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