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九思(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央广网武汉8月31日消息(记者张晶彭照)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吉林社区居民、退伍军人叶九思是一位购药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40多天时间,他骑坏了两辆自行车、磨破了三条裤子,穿破了两双鞋,给社区中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慢性病患者带来了“新生”。今年二月份,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小区封闭,居民无法出入。同为慢性病患者,叶九思深知病人吃不上药的急切与无助。从事医疗行业,略懂医药知识的他,在2月24日报名成为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吉林社区志愿者。“这个时候应该是我可以站出来的时候,因为我在这方面有专业性,相对来说比别的服务可能更懂一些,懂得别人需要什么,所以当时报名了。”他说。家里除了妻子,上有一位年长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一个正在念书的十三四岁女儿。报名之前,叶九思还跟妻子彭燕妮商量了一番,妻子没吱声,只是默默地流泪,她说:“因为他在家里也是一个顶梁柱,也是他做父亲或者是做儿子的责任的时候。他说这个时候整个大环境下都需要有人出力,我们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们也去出一份力。我就只能说在家里做好他的后盾支持。”一辆自行车、一个挎包、一部手机、一张社区开的代购证明,怀揣着这四样东西,叶九思医院之间,为小区居民代购药物。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医院不能进,定点重症药房也比较少。为重症病人买一次药,往往从下午两点半开始排队、到晚上十点多才拿到药,这是常规节奏。给社区老奶奶送药(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74岁的王奶奶是吉林社区的居民。由于疫情的原因,两个儿子都在外面,不能回家过年,家里就她和老伴两人。老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她有高血压。两人年前买的药只够吃到正月十五,王奶奶坐在家里着急得大哭。“因为我们有一个习惯,每年都是把正月十五过了再买药,所以我们药只能吃到正月十五。当时我们非常的着急,我自己当时就在屋里坐着急的哭。他给我买了几次,结果我们是每天吞一个。老伴一直买的是防颤的药。所以这样我们基本上是比较平安地渡过了这个疫情。”王奶奶回忆道。志愿购药过程中,有一次惊险的经历让叶九思不能忘记。4月1日那天,叶九思骑自行车去给小区居民买药,才骑了20几米,突然十几块砖头从天上往下掉,所幸他躲避及时,没有被砸中。作为一名特殊时期的购药志愿者,叶九思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他。在叶九思所在的社区里头,一名80多岁的老奶奶患慢性病常年吃药,叶九思联系上老奶奶远在上海的女儿,了解到老奶奶平常吃药的药名和生产厂家之后,叶九思帮她成功买到了药,但是老奶奶却嫌药品太贵,她说这个药太贵了,而且平常还有打折和优惠。最后叶九思做半天工作她才把药收了。“这个时候是感觉怎么说心里不舒服肯定是有的,但是想想在疫情期间能让这些人不断药,能为国家社会的稳定提供一份贡献,心里就豁达了。”叶九思说。在永清街道吉林社区党委书记代明霞的眼里,叶九思做事特别干脆。招募志愿者时,他第一批报名,而且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当中:“从来说是按点来,每天都来的比较早。晚上把所有的工作做完了,才回家。回家之后如果说有居民再打电话,他肯定记下来,第二天就跑这些东西。他确实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困难。”为避免交叉感染,叶九思想出新的送药方式(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叶九思的志愿服务,没有因为疫情而中断。7月,强降雨袭击湖北,武汉防汛形势严重。叶九思拿出志愿服务补助的多块钱,自己又掏了块钱,买了多斤西瓜,多根冰棍,顶着高温,给那些在防汛值守点值班的工作人员降暑。他说,这些工作人员不容易,自己只是尽一点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