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阿姨今年56岁,2年前体检的时候查出高血压,医生给她配了药。邓阿姨每天按时吃药,饮食起居也很注意,可是降压效果不理想。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同时建议她如果降压效果还是不好,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又吃了几个月药,邓阿姨的血压还是时高时低,她嫌全身检查太麻烦,而且认为“没必要”,只要坚持吃药就不会有大问题。可是,这半年多来,她头晕眼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医院的时候,医生发现她的双脚浮肿,立即让她进行肾脏检查,结果查出肾动脉狭窄,这会让肾脏缺血,肾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由于邓阿姨没有及时治疗,已经出现了早期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千万不要认为高血压仅是“老年病”,吃药控制就可以了。其实高血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另一种为继发性高血压,即由身体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大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内分泌性病变以及脑部疾患等,都可能引发高血压。这类高血压如果仅靠降压药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差,若能及时找到病因,及早治疗就有治愈的可能。但是,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继发性高血压,误以为高血压只要长期服降压药便可,结果不仅血压不易控制,损伤人体心脑血管,同时引发高血压的疾病也不能及时治疗,如果肾脏本身有问题再乱用药,非但不能有效降压,有些药物中的成分还可能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极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此要提醒老年人,如果服用降压药后效果不理想,血压波动大,要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建议进行下肢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一般来说,慢性肾炎的人都会在尿常规的检查中发现端倪,比如血尿、蛋白尿等。血常规中血糖、血脂更是与血压有着密切联系。而肝肾功能也能提供很多参考信息。甲状腺则因为与激素分泌有关,也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之一。老人千万别因为怕麻烦、图省钱而不愿做检查,更不能因为讳疾忌医不肯再查下去。必须听从医生指导,让医生全面评估自己的具体状况,明确高血压的类型,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贴心提示降压药什么时候吃好?
一般来说,一天有两个血压高峰时间,即上午6点—10点,下午4点—8点,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作用比较好。大部分人夜间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故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所以是否睡前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咨询医生。
如何成为退休俱乐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