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证验案

时间:2016-12-13 1:31:19 来源:继发性高血压

案1:患者王X,男,56岁,主因间断头晕6个月,加重1周于年9月12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当时无发热,无出血,无恶心呕吐;医院,查血常规:WBC8.6×/LRBC6.81×/LHGBg/LPLT×/LHCT0.58;经骨髓象、碱磷酶、JAK2VF突变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静脉放血、口服羟基脲、皮下注射干扰素等方案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1周来头晕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大便秘结。

一诊: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红赤,状若醉酒,未切及痰核瘰疬,未切及癥瘕痞块,无特殊体气闻及,舌质红绛,有瘀斑,苔黄少津,脉弦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9×/LRBC6.84×/LHGBg/LPLT×/LHCT0.59。

中医诊断:血癥(血瘀热盛证)。

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治则:活血化瘀,清肝泻火。

处方:桃红四物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桃仁15g红花10g生地20g当归10g

赤芍10g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15g

泽泻10g柴胡10g甘草6g大黄6g

川芎12g沙参15g麦冬20g火麻仁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年9月18日二诊:患者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症状明显好转;血常规:WBC7.1×/LRBC6.14×/LHGBg/LPLT×/LHCT0.57。

原方去大黄、火麻仁,加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服药2月,诸证悉除,血常规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给予血府逐瘀胶囊及龙胆泻肝丸口服,病情稳定,随访一年无复发。

心得体会:本患者诊断明确,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中医“血癥”范畴,初诊时证属血瘀热盛,故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患者便干口苦,为肝火内灼,耗伤阴津之故;舌质红绛,有瘀斑,苔黄少津,脉弦滑,均为瘀血内阻、肝火内盛之象;病情较重,病势较急,急则治其标,故予大黄直折其热,麦冬、沙参养阴生津;大黄出自《神农本草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因其峻快犀利,效专力宏,故有将军之美誉,以其荡涤积滞,清热泻火,推陈出新,每获良效;便通热退之后,立即停用,防止寒凉过度,耗伤正气;加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则有清热解毒、防止癌变之意;活血化瘀、清肝泻火的同时加用当归、沙参、麦冬等养血滋阴之品,防止过度攻伐而耗伤阴血,体现了攻补兼施的治疗理念和中医的整体观念;以血府逐瘀胶囊及龙胆泻肝丸调理,体现了活血化瘀贯穿于真红治疗的始终,又体现了“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辨证论治思想。药证相符,疗效满意。

案2:患者,女,67岁,农民,主因左下肢不自主瞤动,伴有四肢末端麻木3个月于年10月29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瞤动,不能自止,伴有四肢末端麻木,无疼痛,无意识障碍。先后于外院诊断为“多发性腔梗”、“肝豆状核变性”,当时未查验血常规,曾于外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片口服治疗2个月,麻木症状较前好转,但左下肢瞤动无改善,遂于我院就诊。就诊时头晕,伴有胸闷、纳差,食后腹胀,但欲漱水不欲咽,左下肢瞤动不自止,二便调。

一诊: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无特殊体气闻及,面色红赤,状若醉酒,肌肤甲错,色暗红,口唇、爪甲青紫,腹部癥瘕,左侧肋下8㎝,右侧肋下2㎝,左下肢瞤动不自止,舌质暗,苔薄白,舌下络脉瘀紫,脉弦而涩。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WBC7.5×/LRBC6.68×/LHGBg/LPLT×/LHCT0.74。CT提示:广泛脑白质病变,多发腔隙性梗死。骨穿刺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比例增多,占28%,粒红比例为2:1。骨髓活检造血细胞明显增生,可见较多巨核细胞,脂肪细胞减少。JAK2VF基因测定阳性。

中医诊断:血癥(血瘀气滞)。

西医诊断: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腔隙性脑梗死。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生地15g桃仁20g红花10g

枳壳10g赤芍10g郁金10g柴胡10g

甘草10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给予高三尖杉酯碱每日1mg×14d静脉滴注,抑其增殖;大黄蛰虫丸口服,消癥散结,攻补兼施。

年11月12日二诊:治疗2周患者诉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近1周来反酸,纳差,饥不欲食,舌色紫暗,舌面光剥无苔,脉弦细,下肢瞤动症状仍然存在。查体提示颜面部殷红较前减轻,脾脏较前回缩,肋下约5㎝。复查血常规:HGB降至g/L,血小板恢复正常。治疗于前方基础上加用元参30g以养阴生津,白芍20g与甘草相伍,使酸甘合化为阴,益肝阴,养经筋而柔筋止惕。

停用高三尖杉酯碱,服用上方45剂,患者左下肢瞤动、胁下癥瘕、纳差、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爪甲、口唇色转红润,肌肤甲错减轻。继续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及大黄蛰虫丸巩固治疗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出现肢体瞤动症状。

心得体会: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能管中窥豹,应详细问诊,仔细查体,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很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首次就诊时是以中风、胸痛、胁痛为主症就医,此时应抓住其瘀血阻滞气血通道,周身气血运行失司,颜面、颈部甚至胸部皮肤殷红如醉酒貌,肢体麻木、瞤动等临床特征,完成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病机。切莫满足于表面现象,仅针对表面证候辨证施治。此外,该患者经活血化瘀后肢体瞤动症状没有改善,考虑该症系由瘀血阻滞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耗伤阴精,血瘀津亏不能濡养筋脉而致,故及时加用滋阴养筋之品,遂获良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ojm.com/ystj/3989.html
热点排行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高血压的各种情况

今天突然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生前她就患有高血压,我想大家都……【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