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一组数据说明尿毒症的主要因素
1.高血压病人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我国年的统计,高血压病人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每个人中就有10个高血压患者,其中有1.5个人会成为尿毒症患者。
2.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糖尿病。近期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人群中,现有糖尿病患者万人,糖耐量降低者万人,二者之和为万。也就是说,仅因为糖尿病我国就有约万尿毒症患者和多万尿毒症高危人群。
3.肾病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这其中慢性肾炎是首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
4.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引起。根据统计资料,我国尿感的发病率男性为0.23%,女性为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在我国,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占21.2%。
5.药物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引起。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
6.与年龄相关。我国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到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9.3%。在体检中发现,有17.3%的老年人罹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住院病人中,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占3.4%~6.3%,是老年住院病人的第八位死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肾功能丧失50%时,还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比如切除一个肾脏以后,人还可以健康生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贮备功能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在没有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肾功能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没有应付突发损伤和疾病的能力。所以,老年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很容易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而发展为尿毒症。如感染、感冒、失血、缺水、肾毒性药物、其他疾病等,都可成为老年尿毒症的诱因。
7.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尿毒症呈上升趋势。此原因现已占到尿毒症诱因的1%。
以上是与尿毒症相关的主要因素,但尿毒症的原因还不止这些,比较常见的原因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内氏肉芽肿、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硬化等;其他原因还有如毒品、生物制品、重金属、蛇毒等。
主要临床表现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时人体代谢的酸性产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尿毒症性酸中毒”。轻度慢性酸中毒时,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HCOmmol/L,则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负荷过多或容量过多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尿毒症的患者如不适当地限制水分,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度,常见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眼睑、双下肢)或/和体腔积液(胸腔、腹腔),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胸闷、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和脑水肿。另一方面,当患者尿量不少,而又过度限制水分,或并发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又容易导致脱水。临床上以容量负荷过多较为常见,因此尿毒症的病人在平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水的摄入(除饮水外还包括汤、稀饭、水果等含水多的食物),诊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补液,以防发生心衰肺水肿。
(3)钾代谢紊乱: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此时易于出现高钾血症;尤其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临床较多见的是高钾血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并应定期复查血钾。
(4)钙磷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磷过多和钙缺乏。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磷排出减少时,血磷浓度逐渐升高,加重低钙血症。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更多的PTH以维持血钙。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
CRF病人蛋白质代谢紊乱一般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氮质血症),包括尿素、胍类化合物、肌酐、胺类、吲哚、酚类及中分子物质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由于肾性高血压、酸中毒、高钾血症、钠水潴留、贫血及毒性物质等的作用,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等,由于尿素(可能还有尿酸)的刺激作用,还可发生无菌性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区疼痛,体检时闻及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心包腔中有纤维素及血性渗出物出现。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在心血管病变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尿毒症患者消化系统的最早症状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
CRF病人血液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大多数患者一般均有轻、中度贫血,其原因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故称为肾性贫血;如同时伴有缺铁、营养不良、出血等因素,可加重贫血程度。晚期CRF病人出现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如皮下或粘膜出血点、瘀斑、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
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也很常见,感觉神经障碍更为显著,最常见的是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也可有肢体麻木、烧灼感或疼痛感、深反射迟钝或消失,并可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如肌肉震颤、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
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
★ 诊断检查 01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的终末阶段,肾脏的三大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尿毒症。尿毒症的诊断并非只看血肌酐的水平,还要综合上述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 02血常规检查尿毒症时,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下,多数仅有40~60g/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当患者合并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时,也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改变较少,酸中毒和感染时可使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数偏低或正常,但功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常加快。 03尿常规检查尿毒症病人的尿改变,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数晨尿在mOsm/kg以下,比重较低,多在1.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1.之间。作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不超过1.,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②尿量减少,多在0ml/天以下,到晚期肌酐清除率降至1.0~2.0ml/秒以下时,则可无尿。③尿蛋白为+~+++,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毁坏,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为数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如能发现粗而短、均质性、边缘有裂口的蜡样管型,对诊断有意义。 04肾功能检查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肌酐清除率虽下降,但血肌酐不升高;在氮质血症期,血肌酐虽已升高,但病人无尿毒症临床症状,亦无代谢性酸中毒;在尿毒症期,当肾肌酐清除率25ml/min时,血肌酐会明显升高,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05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降低,总蛋白量常在60g/L以下,其中白蛋白的减少常较明显,多低于30g/L。血钙偏低,常在2mmol/L左右,血磷多高于1.7mmol/L。血钾、血钠随病情而定。 07X线检查:尿毒症病人可作腹部X线平片检查,目的是观察肾脏的大小和形态,有无泌尿系统内结石。腹部侧位片可显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因肾脏排泄造影剂的功能差,注射造影剂后多不显影,故一般不宜作造影检查。 08放射性核素肾图、肾扫描检查,对了解两侧肾脏的大小、血流量、分泌和排泄功能,均有帮助。 09肾超声、CT,对确定肾的位置、大小、厚度以及肾盂有无积液、结石、肿瘤有帮助。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双肾萎缩,皮质变薄。但糖尿病、狼疮、血管炎等继发性病因导致的尿毒症患者双肾可以无明显缩小,但B超下皮质回声增强。 尿毒症的治疗血液透析: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在透析器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再把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以达到排出废物、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如能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
腹膜透析:把一种被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腹透管”灌进腹腔,这时候腹膜的一侧是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份的血液,另一侧是干静的腹透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份就会透过腹膜跑到腹透液里。保留3-4个小时后(夜间可保留8-10小时),把这些含有废物的腹透液从腹腔里放出来,再灌进去新的腹透液。这样每天更换3-4次,就可不断地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份了。 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肾移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目前全国每年接受肾移植者仅有多例,大约每个等待的病人,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而供体短缺已成为限制器官移植的一个瓶颈。因此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我国在治透析患者约为10万人,血透患者约占90%,腹透患者仅占10%。 尿毒症的日常调理1.尿毒症的调理——起居调理。该病患者平时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加强体质,增加抵抗力。同时还要有正常的作息时间,防止过度的劳累,按时大小便以利排毒。与此同时,老年患者或曾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减少去公共场合,防止感染上流感等病,加重病情。2.尿毒症的调理——饮食调理。该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能够护肾利尿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酸碱性。老人患者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偏碱性的食品。同时尿毒症患者还应该多摄入一些含水分较多的食物,保证充足的适量的水分。3.尿毒症的调理——卫生调理。卫生调理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老年患者,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膀胱、尿道肌肉松弛,这样导致他们抵御外来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他们要各位的注意个人的卫生。保持下体清洁,勤换内衣裤。4.尿毒症的调理——生活调理。该病患者的生活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早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做点晨练,还要保持身体温度,防止感冒。不要吃一些非常辣、油腻的食物。可以适当的摄入一些护肾的药膳。尿毒症患者该如何饮食一、限制水分尿毒症病人由于尿量减少,经口进入的液体会滞留在体内,造成身体浮肿、血压升高、甚至于肺水肿,因此肾衰竭的病人必须严格限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通常经口摄入的液体量大约等于全日排尿量加毫升。如果出汗多,可酌量增加。但别忘了每天测量体重,以作为自己饮水的参考。正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由于血中废物的处理能力大为增加,因此不需太忌口,但仍需请教营养师,依照自己的身高、体重,透析治疗方式及次数加上自己每天大约的排尿量及可能的活动量,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食谱,并让家人了解自己特殊的饮食习惯,以便事先安排。二、限制蛋白质在蛋白质摄取量严格限制下,尿毒症患者饮食时应尽量选择好的蛋白质来源(如肉类、蛋、奶类的蛋白质品质较好),才能充分利用于修补或维持肌肉强壮,豆类(黄豆例外),核果类,面筋制品,五谷杂粮,面粉制品、地瓜、芋头、马铃薯、蔬菜、水果所含的蛋白质品质较差,会制造较多的废物,增加肾脏的负担。三、补充足够的热量由于限制蛋白质的摄取,米饭类的摄取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容易造成热量不足,这时体内原有的蛋白质会被消耗掉,反而使尿素增加,抵抗力变差,所以尿毒症患者饮食要注意活动后必需多食用高热量、低蛋白质的食物(糖类如:白糖、蜂蜜、水果糖等;植物性油脂及蛋白质粉类如冬粉、西谷米等)四、限制钠离子体内钠离子过多容易造成血压升高、水肿、腹水、肺积水,导致心力衰竭等。食物中的食盐、酱油、味精、蕃茄酱、沙茶酱、醋等含有大量的钠,因此尿毒症患者饮食炒菜时应少放盐。外出用餐时,可以先用白开水将食物中的盐份冲淡。尿毒症患者不仅饮食需要注意,喝水的量也要特别控制。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水是另一种毒药,如不加以小心会加重病情的恶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尿毒症患者喝水的小窍门,坚持克制才能有助康复!水是尿毒症患者的另一种毒药,对于尿毒症患者怎样喝水,可以将非常稀薄的柠檬或梅子水结成小冰块,口渴时以其代替饮水。嚼口香糖或不含糖分的硬糖,以保持口腔湿润。或以冰水漱口,重复几次可助口腔湿润。一定要用有刻度的小量杯喝水,以免喝得太多,或者将一天可饮用的水量平均分配,用容器装好,分次饮用。值得注意的是,尿毒症患者每天不可吃太多含水分多的食物。还要避免吃过咸的食物,以免会造成水分滞留体内。炒菜时不要过早加入食盐,以免盐完全溶解,需要更多量才觉得入味。版权声明:
本文章内容摘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作者。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