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在高血压的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知的与高血压相关的营养素有钠、钾、钙、镁、蛋白质等。此外,其他与超重或肥胖相关的一些营养素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与高血压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钠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显著相关。在日常膳食中,钠主要是以食盐(NaCl)的形式摄入的。钠的每天摄入量减少2.3g,高血压者的收缩压下降5.8mmHg,舒张压下降2.5mmHg;血压正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则分别下降2.3和1.4mmHg。
钾钾有直接扩张血管作用,能增加尿钠排出而降低血压。其它的降压机制还包括: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释放;对血管紧张肽Ⅱ反应的升高血压物质的拮抗;减少血管收缩剂凝血噁烷的产生;增加血管扩张剂赖氨酰舒缓激肽的产生等。钠/钾比值的减小可引起血压的降低。
钙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钙摄入量和血压呈负相关。钙可增加钠的排出,降低对钠敏感人的血压。钙摄入量不足时,细胞外液中钙含量降低,导致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钙内流,细胞内钙增加,导致平滑肌细胞收缩,血管阻力升高,引起血压升高。其它可能的降压机制还有:钙调节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1,25-(OH)2维生素D等)潜在的血管活性作用;对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调节。
镁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内镁降低,与血压呈负相关。镁可以降低血管弹性和收缩力,可能是由于降低了细胞内的钙所致。此外,在血清镁增加时,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Ⅰ2的产生。
其他营养素近年我国研究发现,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之间呈负相关,摄入蛋白质越多,高血压的相对风险越低。蛋白质及其所含的某些氨基酸可能对血压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如精氨酸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前体,NO是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液动力学的内皮舒张因子,精氨酸或NO的缺乏会引起高血压,而静脉输注精氨酸可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又如富含蛋氨酸和牛磺酸的鱼类蛋白也可使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
饮酒饮酒与血压的关系与饮酒量有关,即少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10~30g)者的血压比不饮酒者低,但每天摄入酒精30g以上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据推测,酒精在低剂量时是血管扩张剂,而在高剂量时则为血管收缩剂。因此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