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没看过的,回复“胃”查看),在胃的不断蠕动下,混合着胃液的食团分批进入小肠中,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蠕动的帮助下,食物被充分地消化和吸收。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当然,小肠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很多队友的神助攻,包括胰腺、肝脏、胆囊。就像这样:
在开始说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之前,先说说这些助攻的队友。
1)胰液的分泌
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和胃酸不同,胰液是碱性的,pH值为7.8~8.4,每天分泌1~2L。
胰液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无机物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它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是肠粘膜免受胃酸的腐蚀,可见胃酸有多可怕,不仅食管避之不见,小肠甚至进化出专门的成分来中和胃酸。碳酸氢盐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持小肠液体的碱性环境,因为辅助消化的很多肠酶的最适宜pH都是7~8。
化工厂中化学反应的进行主要靠催化剂,人体也不例外,在小肠里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大量的酶作为催化剂加入进来,比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分别催化消化三种营养元素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分解。
2)胆汁的分泌
胆汁不是胆囊分泌的,是肝脏分泌的,却放在胆囊中储存。胆汁是一种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胆汁有多苦?越王勾践最有发言权:
我们成年人每天分泌~ml的胆汁,胆汁的颜色是由胆色素的种类额浓度决定的,肝脏刚刚分泌出来的胆汁呈金黄色或者橘棕色,但是经过胆囊的浓缩和储存,颜色会变深。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成分。虽然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却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其中的胆盐能够对脂肪进行乳化,帮助脂肪酶对脂肪的分解。同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维生素A、D、E、K。
3)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液也呈碱性,是由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pH值约为7.6,成年人每天分泌量1~3L。而且这小肠液一边分泌一边吸收,有啥用呢?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经过消化,变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这些小分子溶解在小肠液中被吸收进小肠粘膜细胞中,简单说,小肠液是营养物质吸收的媒介。
小肠液除了辅助吸收以外,本身里面还含有抗体和酶,包括肠激酶和小肠淀粉酶,这些酶负责将多肽彻底分解为氨基酸、二糖彻底分解为单糖;抗体的作用很明确,就是负责免疫进入小肠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小肠液具有消化食物和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和胃酸侵蚀的作用。
好了,队友到齐之后
我们来详细说说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小肠的“小”说的只是它平均2.5厘米的直径。
作为整个消化系统最重要的工作车间,小肠的“占地面积”可一点儿也不小。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咱们人类的小肠平均能有5、6米长。据说短的也有4米多,长的可以接近10米,挂起来比3层楼还高。先别急着惊讶,猜猜小肠里的“厂房”面积有多大?能有平方米,比一个网球场还大。
虽然最新的研究声称小肠平均只有3米多长,内表面积其实也只有30-40平方米那么大,但即便如此,这也意味着咱们的小肠抻开来能盖住半个羽毛球场。
你在北京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买不起这么大一套房子!
一根3米多长,直径不到3厘米的管子展开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表面积呢?这就得归功于小肠内壁黏膜层非凡的构造了。首先,小肠里也跟胃里一样皱皱巴巴的,内表面布满了环状的褶皱。这些褶皱上布满了像手指一样突起的肠绒毛,每根“手指”都是一簇盘绕在一起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外面包裹着一层小肠上皮细胞。
“手指”上的每个细胞都向外伸出头发一样的微绒毛。而这些微绒毛的表面呢,还覆盖着一层叫做“糖萼”的黏液,里面飘动着更加细小的蛋白质细丝。所以小肠的内壁黏膜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见过海葵吗?小肠黏膜上就像长着连成片的海葵,挥舞着触手从饭菜糊糊里捕食营养物质。
小肠最前端和胃相连的那一小截有一个你可能非常熟悉的名字,十二指肠。它的中文名字和拉丁文名字都是同一个意思,“大约十二根手指宽度那么长的一截小肠”。小肠的结构大概是这样:
因为和胃直接相连,十二指肠承担着从胃里接收饭菜糊糊的任务。这可是个危险的工作,因为刚刚进入小肠的饭菜糊糊里还夹杂着胃里的盐酸,营养虽然丰富,杀伤力也不小。所以十二指肠也和胃一样,用厚厚的黏液把自己护得严严实实的,避免受到盐酸的伤害。
这些黏液有一部分是十二指肠自己分泌的,也有一部分是跟随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和胃里的黏液不同是,十二指肠和胰腺分泌的黏液都是碱性的,在阻挡盐酸接触十二指肠肠壁的同时中和饭菜糊糊的强酸性,给小肠里的消化酶制造适宜工作的碱性环境。还记得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吧?
同样的道理,如果十二指肠和胰腺出了问题,分泌的黏液太少,或者一次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太多,盐酸都可能灼伤十二指肠的肠壁。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十二指肠溃疡。
跟随黏液一同进入十二指肠的还有胰液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从肝和胆囊来的胆汁。这些消化工人们在十二指肠里与饭菜糊糊混合在一起,就进入了小肠的第二个部分——空肠。
饭菜中的营养物质大部分都是在空肠里被消化吸收进身体的。从胰腺赶来的消化酶们在胆汁的帮助下,把饭菜里的营养物质分解成细小的“营养颗粒”,漂浮在小肠溶液里。这些营养“小颗粒”被小肠黏膜上那些“海葵”捕获之后,会在刷子一样的“触手”表面被小肠自己分泌的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成为能够被吸收的营养元素,然后穿过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肠绒毛里的输送管道进入循环系统,最终被送去身体的各个角落维持生命活动。
没能在空肠里被吸收进身体的营养元素就继续沿着消化道飘飘荡荡进入了小肠的最后一个部分,这一截小肠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回肠。嗯,音乐大师演奏的时候,人们就会夸赞真是回肠荡气,就像这样:
除了吸收小肠溶液里残存的营养元素之外,回肠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回收胆汁。或者严格一点说,回收制造胆汁里胆汁酸的原料。胆汁酸从肝脏出发,随着胆汁自十二指肠进入小肠,经过好几米的繁忙工作,到这里就完成了辅助消化的任务。
它们也和各种营养元素一样可以被小肠黏膜上的“海葵”们捕获,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回到肝脏,再和新的小伙伴一起,组成新的胆汁队伍,进入小肠开始下一轮工作,或是去胆囊里整装待发。回肠的最后,也就是小肠的最后,是一道叫做“回盲瓣”的“门”。
穿过整个小肠还是没有被消化吸收的食物穿过这道“门”就进入了消化道的最后一个车间——大肠。大肠的故事咱下回再聊。
只要坚持调理,就一定能得到健康!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维亿阳光依托中疾控专家、中科院植物学家、中医药研究专家等63位科学家合作研发的营养干预配方,15种套餐调理15种慢性疾病相当有效,特别对高血脂(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脂肪肝、高尿酸(痛风)、高血糖(糖尿病)等,保证安全疗效!
经北京医院个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6.28%。每个希望改善的,医院做体检报告,确定疗效,无效全额退款!
罗美微老师
订阅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