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就能够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粉瘤的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具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与胸背部。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且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与化脓。那么接下来就与天天营养网小编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有关粉瘤的相关知识吧!
一、粉瘤的病因
发病的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可以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皮脂腺导管阻塞多为灰尘堵塞以及细菌感染所致。
二、粉瘤的临床表现
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颜面、胸背等处且多数生长缓慢。未合并感染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而大者近10厘米。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开口,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者面泥样内容物,内容物可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常有腐臭味。皮脂腺囊肿癌变极为罕见,但是易继发感染,若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囊肿在外力下就可以破裂而暂时消退,但是会形成瘢痕且易于复发。
三、粉瘤的检查
1、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行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术前一般不需要活检可术后送病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进行有关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检查。
四、粉瘤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确诊。
五、粉瘤的鉴别诊断
应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下脂肪瘤等相鉴别。
1、皮样囊肿
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属错构瘤。
2、表皮样囊肿
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且好发于手及足踝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
3、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
六、粉瘤的治疗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就是利用局麻下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是体表小肿物,手术简单在门诊即可进行。应当尽量的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否则易复发。由于皮脂腺囊肿多发生于面部,故手术切除时应该考虑到美容效果可采用小切口切除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可避免切开瘢痕生长以达到美观效果。
术前有感染及手术后为控制炎症,均要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已合并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应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切除病灶。对于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经合并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CO2激光与电离子微创法被认为是治疗无合并感染的囊肿的好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切口小,出血少,不用缝合,几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尤其适合于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
七、粉瘤的预防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1、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可以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3、不能挤面部皮肤疖等。
个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