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儿童过敏与免疫低下新进展"暨“儿童免疫疾病新进展”学习班在医院举行,医院的专家们到底讲了哪些精彩内容?
编辑:bala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免疫缺陷病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因素而引起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调节和代谢异常,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临床上表现为易发生反复感染的一组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需早期诊断
王晓川教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及分子等构成存在缺陷,免疫反应发生障碍,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因为抗感染功能低下,并容易发生反复严重的感染,同时可伴有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使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机率增加。
但是其确切发病率还不清楚,估计至少有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王教授表示如果不是所有的人,至少也是大多数人至少罹患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早期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进行诊疗可以避免丧失根治的机会,减少减轻并发症,并可以避免错误治疗。在对其进行早期诊断识别时,要注重其临床表现和病史—临床表型,并依赖实验室常规和研究性免疫评估手段,利用基因诊断技术,三型合一来进行早期诊断和识别。
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特征总结
孙金峤医生
来自医院临床免疫科的孙老师介绍道,联合免疫缺陷病是指T细胞和B细胞功能联合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起病年龄在婴儿早期(<3—4月),感染部位在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消化道和淋巴结,易感病原有细菌、真菌CMV病毒、卡介苗和条件致病菌,使用活病毒疫苗或BCG后发生严重感染,输血后会产生易植物抗宿主反应,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而且预后差,经常在婴儿或儿童期死亡。
慢性肉牙肿病诊断依据
侯佳医生
医院临床免疫科的侯老师说,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中性粒细胞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系统缺陷引起,以反复感染、肉芽肿形成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曲霉菌、分支杆菌感染,常常引起致命性感染,发病率为1/00——200。有2/3的患者在1岁内发病,一般会在6个月左右发病,以皮肤和深部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会出现慢性感染性炎症,如皮肤感染、溃疡、肺炎,也会出现肠道、肝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慢性肉芽肿病的诊断依据为:婴幼儿起反复严重的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真菌、分枝杆菌感染;蛋白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障碍。
原发性抗体缺陷病的分类
王文婕医生
医院临床免疫科的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B细胞系发育、生成抗体过程中的不同缺陷所致。可分为四大类:
1)全部lg同种型严重降低伴B细胞缺如或明显降低;
反复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消化道、皮肤软组织、关节、中枢感染也多见,常见的并发症有慢性鼻窦炎、听力丧失、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等。
2)至少2种lg同种型严重降低伴B细胞正常/降低;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发病率是1/——1/00,超过90%没有明确基因,部分家系研究显示slgAD可进展为CVID,提示有遗传学背景,已明确的致病基因有:ICOS、TACI、CD81、CD21和LRBA,TACI突变最常见,占10%,但1%的健康人群也携带该突变,提示为基因修饰。
3)血清lgG/lgA严重减少,lgM正常或增高伴B细胞数量正常;
疾病(4)
基因(4)
AID缺陷
AICDAUNG缺陷
UNGIN
IN编码核染色质重构复合物,轻度DNA修复缺陷
MSH6
MSH6缺陷,致部分错配修复,DNA修复缺陷
4)同种型或轻链缺陷伴B细胞数正常;
疾病(9)
突变基因(5)
激活的PI3K—ePIK3CD
PI3KR1功能缺失
PIK3R1
Ig重链突变或者缺失
14q32位置突变或者染色体缺失
k链缺陷
Kappa恒定区基因突变孤立lgG亚类缺陷
未知
lgA合并lgG亚类缺陷
未知
特异性抗体缺陷
未知
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白血症
未知CARD11功能获得
CARD11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
yxj.org.cn稿费:—0小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