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冬天是心血管病好发的季节,所以很多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天非常注意护心。但其实不只在冬季,初春之时,“倒春寒”之际也易突发心血管病,尤其逢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对于一些血管弹性减弱和功能降低的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春寒可诱发脑血管痉挛,诱发中风,因此机体调节能力下降的人群要加强防范,特别注意血压的管理和保养。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损害重要脏器,如心、脑、肾以及外周血管等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无形杀手”悄然逼近年轻人随着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研究显示,在总体高血压患者中,年龄<64岁患者的比例约为77%。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5岁患者占63%,青年成为高血压新增病例中的主要人群。中青年群体中高血压患病率快速增长,其增加趋势较老年人群更显著。在中青年群体中,知识分子、公务员、财务工作者、记者等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可以说,高血压病越来越青睐年轻人。青年高血压可导致早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并具有显著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带来极大的社会负担,但是患者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远低于其他人群,随之可带来严重的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对青年高血压提高重视、早期诊断,并给予合理规范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主要源头近年来发生诸多中年猝死案例令人唏嘘不已。某基金45岁总经理周某,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某集团董事长徐某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终年44岁;某报社体育部主任马某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7岁;健康咨询平台创始人张某因突发心肌梗塞,享年44岁……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猝死与自己毫无关系,但其实猝死并非遥不可及。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占据全部猝死的90%以上,冠心病发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对全球的61个人群(约万人,40~89岁)平均随访12年发现,诊室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呈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源头疾病即是高血压。
血压已亮起黄灯,很多人仍不自知不典型的症状和不敏感的身体感觉不出症状增添了危险,由于生活、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许多疾病表现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如,现今很少糖尿病是因为症状感觉而就医诊断发来的,大多数是体检血糖指标完成的。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青年高血压表现出不典型的症状,或不敏感的身体根本感觉不出症状,从而导致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知晓率很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4万名志愿者,结果发现,19%的参试者患有高血压。值得提醒的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志愿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研究显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因延误就医致死率高于老年患者,因此,年轻人比起老年人,更要对高血压这一“隐形杀手”提高警惕。
为了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我国已将-mmHg/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即国际上统称的“高血压前期”。在高血压前期的人群中,约有45%-64%的人群将发展为高血压。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为了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在去年的10月8日即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把宣传主题定为“18岁以上知晓高血压”。
然而,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约百分之七十的人群不知自己已患有高血压,知晓率仅占百分之三十,好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由于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予